香喷喷的食物不但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还是大家体味、享受生活的重点。然而,如果你的嘴巴里时而“烧把火”、“破个小洞”,在触碰中感到烧灼的刺痛,不免让人烦心不已。别看这口腔溃疡不大,防治起来可需要“三管齐下”。
切断诱因
实际上,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0%,分为轻型、口炎型和重型口腔溃疡,其中80%属于轻型。它的发作常常是有迹可循的,因此,在生活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非常重要,这可以降低口腔溃疡的发作频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尤其是牙齿不规整或有假牙的人,由于摩擦口腔黏膜,很容易频繁出现溃疡。因此需要纠正咬唇、咬颊、咬舌等不良习惯,拔除残牙或改装不合适的假牙。
2.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长期睡眠不足、劳累过度是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常见诱因,这些不当行为会耗伤人体阴血。阴虚则火旺,常会从口腔黏膜上“出火”,引起口腔溃疡。
3.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中医认为,如果长时间受到烦躁、忧郁、压抑等不良情绪的困扰,很容易产生“郁火”,这也是导致口腔溃疡的常见原因。
4.注意口腔卫生。很多人因为疼痛不敢刷牙,这样是不对的。起溃疡期间仍要保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可用加盐凉白开水,也可用药物漱口液,减少口腔细菌,防止因食物残渣而加重继发感染。
5.饮食尽量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病从口入”,口腔溃疡也不例外,在饮食的五味中,“辣”是最上火的。易上火的人一定要尽量避免摄入过多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生蒜、大葱等。典型的食物包括麻辣烫、红油火锅、水煮鱼、毛血旺等。此外,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牛羊肉、腊肉、鲫鱼、带鱼等,以及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等“热性”水果,如果过多食用也会上火。需要强调的是,喝烈酒也会“火上浇油”。酒精本身就是热性的,如果在吃辛辣油腻食物的同时,喝大量烈性酒,无异于“火上浇油”。
另外,时下已经到了夏季,在中医的五行学说里,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五脏的心对应着夏季,是容易“心火旺”的时节。很多人会出现烦热、口干、口腔溃疡、小便短黄、盗汗、失眠多梦等症状。除了上述日常生活方面的调理,还可以适量吃些对口腔溃疡有辅助治疗作用的食物。如大白菜汤、清炒豆芽、凉拌豆腐、清炒茼蒿等,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水煮山药、莲心红枣汤、杏仁核桃羹、糯米红豆粥等有滋阴补气的作用。
局部用药
治疗“原发病”重在解决引起口腔溃疡的根本问题,减少发作。然而一旦长了溃疡,在局部用药缓解疼痛、促进愈合才是“当务之急”,能有效缓解病情,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愈合的药物很常见,中药以桂林西瓜霜、冰硼散、珍珠粉等散剂为主,西药主要为含皮质激素、抗生素或生长因子的乳膏和膜剂等。选用局部用药时,可以先试用中药再试用西药。
减少发作
口腔黏膜由于容易受到牙齿、牙套、烫辣食物等“外力”的伤害,因此更容易破溃。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虽然偶尔长一两个口腔溃疡,但最多一星期就能愈合;可有的人不但经常受口腔溃疡困扰,而且往往十多天才能恢复,他们往往有以下身体不适。
胃肠道功能紊乱。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痔疮等胃肠道疾病患者,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这是因为,人体全身黏膜结构是相似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主要病损在消化道黏膜,与此同时,他们的口腔黏膜也较为“脆弱”。胃肠道疾病患者易发口腔溃疡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同样的道理,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偏食者也易得口腔溃疡。
营养缺乏、贫血。尤其是缺乏铁和B族维生素的人,口腔黏膜很容易受损破溃。
激素水平改变。有些女性月经前经常长口腔溃疡,怀孕后就消失了,而在分娩后孩子快一岁时,溃疡又开始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黄体酮等性激素对口腔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怀孕时黄体酮水平升高,口腔溃疡就少发或不发。分娩后,性激素水平逐渐恢复到孕前,保护作用减弱,溃疡就又会复发。
免疫紊乱。任何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都可能诱发口腔溃疡。
另外,糖尿病、血液病、结核病等慢性病患者,由于黏膜的营养供应不良,也容易出现口腔溃疡。
属于上述情况的患者,如果病情较严重,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才能减少或避免发生口腔溃疡。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溃疡可以是一种病名,更是一种症状。许多口腔黏膜病都会出现溃疡,除了最常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还有口腔结核、口腔鳞癌、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多形红斑、白塞病、克隆氏病等。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如口腔鳞癌应尽快手术;口腔结核要注重抗结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白塞病等,应抓紧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