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最常见的病因竟是它

西苑血液科刘风

2016-05-20

紫癜是皮肤黏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压之不褪色是它的特征性表现,是很多血液病的常见表现之一。在这类出血性疾病中,约有30%-50%出血均为血小板减少所致。

血小板我们并不陌生,它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当血管有损伤时,血小板就会聚集成团阻塞伤口,并促进血管收缩,促进局部止血。因此当血小板减少时,紫癜就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在这其中,

最常见的就是特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今天我们就ITP的相关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导致患病的原因有哪些?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迄今未明。与发病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感染,免疫因素,肝、脾的作用,遗传因素等。特别是儿童,大多在发病前有感染、发热等情况。

二、ITP在哪个年龄阶段中的发病率高?

发病率与年龄关系不大,儿童与成年人差不多,都在十万分之三到四。虽然这个病不常见,但患人数也不少。

三、血小板值要控制在多少比较安全?

血小板值在低于10×10^9/L且有出血情况是非常危急的,需要就近住院治疗。血小板至少要在20×10^9/L以上,30×10^9/L以上就基本安全,50×10^9/L以上就与正常人一样。

注:根据个体情况,保证不出血。

四、疾病对正常生活和学习有影响吗?

血小板低于30×10^9/L需要治疗,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经过治疗,血小板控制在50×10^9/L以上影响就会减小,具体如:容易疲劳等。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监测病情变化?

1、定期检测血常规。

2、关注是否有出血,皮肤出血点是否有增多。

3、血小板数值太低,又同时出现口腔出现血泡、鼻腔出血不止、经期过长等情况,那就要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及治疗。

注:短期、大剂量冲击会很少出现这些症状。

以上,是咨询比较多的相关问题,希望能让大家对这个疾病有个基本的认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病因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紫癜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表现,无论是否身感不适,都要引起重视,尽早到医院确诊病因,尽早治疗。

刘风医师,西苑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擅长治疗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