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急诊科 > 细数急性心肌梗死后的N种死法

细数急性心肌梗死后的N种死法

收藏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2016-05-20 14:3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是心血管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持久不能缓解的胸痛、胸闷、大汗或者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症状。

提到心肌梗死,在多数人心中的恐惧绝不亚于肿瘤,我们的熟知的马季、高秀敏以及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等等,均因心梗而离我们而去。今天我们不讨论其临床的诊治,而是想说一说病人心梗后,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死。

1.心律失常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心律失常,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恶性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其表现多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或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如房 室传导阻滞等形式。其发生机制可能包括许多种,比如: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肌缺血坏死后代谢产物的聚积、心梗后坏死面积过大导致泵功能衰竭、心梗后心肌能 量代谢障碍等等,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多表现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形式;其发生机制是破裂处心肌坏死导致心肌功能丧失,从而导致坏死处心肌变薄,因某种原因导致 变薄处破裂从而发生致命性心梗后并发症。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死因之一,一旦心梗后合并心脏破裂,其病死率极高,也是心梗后早期 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听诊心脏新发杂音或者彩超提示室壁瘤形成是心脏破裂的早期关键预测因素。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的肌肉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从心脏排出,引起器官缺血、淤血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心肌梗死则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而心力 衰竭又是心梗后严重并发症患者的重要死因。其机制为心肌梗死后,部分心肌坏死,导致心脏收缩不同步或者不能收缩,从而使心脏失去了“泵血”的功能,导致患 者死亡。

4.合并感染

心梗后的死亡原因不局限于心脏本身疾患,也可以由心梗后的相关并发症引起。感染亦是心梗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多同感染后免疫力低下从而诱发加重某 脏器感染所致,常见的多为肺部感染。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心梗后泵功能衰竭导致脏器淤血水肿,从而容易合并感染有关。心衰合并感染,患者死亡风险就会进一步加 大。

5.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在心梗后可表现为静脉栓塞和动脉栓塞两种。静脉栓塞多为肺栓塞,同心梗后不能早期下床活动有关,长期卧床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致死 性的肺栓塞。而动脉栓塞多同心梗后室壁运动异常或者室壁瘤有关,可导致附壁血栓形成,而血栓脱落则可导致脑栓塞或者其他脏器栓塞。另外,合并房颤的患者心 耳内血栓,也是导致动脉血栓栓塞的重要诱因之一,而其产生的结果,均是严重的致死性的栓塞。

6.其他脏器功能衰竭

心肌梗死后,因心功能不全、感染或者心梗前相关疾病合并症,从而导致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或者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等其他血管并发症,也可能是心梗后死亡的原因之一。

7.出血性并发症

心肌梗死后,出血并发症亦不少见,其机制多为心梗后需要大量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甚至使用抗凝药物有关,临床中最常见的有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牙龈出 血、脑出血等等。而致死性的出血多为大量出血或者非常重要的脏器出血--如脑出血。出血后心梗的治疗将更束缚医生的用药,因为出血需要止血,而心梗则需要 抗血小板及抗凝,其矛盾治疗也是合并出血后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梗后死亡率虽然在逐渐降低,但是上述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仍然极高。掌握相关并发症的诱因或者机制,及早的进行诊断和预防,这些并发 症也不是不可避免,但医学技术再发展也有其局限性,就如同死亡终究不可避免一样,所以,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并发症,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