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婴幼儿护理 > 【静滴液中的微粒】——你还敢输液吗?

【静滴液中的微粒】——你还敢输液吗?

收藏
来源:儿科护理 2016-05-17 14:23

近来儿科医生反对感冒输液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们虽然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但当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咳嗽严重的时候,有些家长还是会寄希望于输液快速退烧止咳。殊不知越输液身体越差,陷入一个感冒-输液-体质差-脾胃差-抵抗力低-易感冒-再输液的恶性循环。


先来看看感冒的分类及表现

病毒性感冒

发病率:90%以上

传染性:较强,经由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体温38.0摄氏度以下,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喷嚏、流清涕、眼结膜出血、咽后壁出血等卡他症状。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升高,大于30%;

细菌性感冒

发病率:占极少数

传染性:较弱

临床表现:体温39.0摄氏度以上,全身症状重,扁桃体红肿、严重时有脓性分泌物;咳嗽、咯黄痰或“白豆豆”痰;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在30%以下;使用同样的退热剂,退热效果差,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

为什么输液感冒没有用?

1、感冒病程一般约5-7天,吃药或输液只可缓解症状,并不能缩短病程。


2、90%以上的感冒为病毒性的,目前没有静脉注射的抗病毒药。输液治疗感冒,是在葡萄糖溶液中添加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没用。


认为“输液疗效好”的原因

1、输入静脉中的成分绝大部分为生理盐水,可使机体补充大量水分,所以,每次输液以后人会感到“舒服”。


2、输液是药液直接输入到血管内,随血液循环被人体吸收,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并不会缩短病程。


宝宝一生病就输液的3大危害:

1、加重肺部负担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2、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若不输液就不易治愈。

3、不良反应速度快

口服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杂质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或过滤掉了。当静脉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


北京煤炭总医院吕强教授在对输液检查中发现,在1 ml 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nm的微粒598个[注:纳米(nm),又称毫微米,1 μm=1 000 nm]。在1 ml 50%葡萄糖液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 nm的微粒542个。1 ml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 ml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 μm,如果经常输液,药液中超过4 μm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堵塞、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位学者对一生输过40 L“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完全一致

如果患者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

①吞咽困难;

②严重吸收障碍、严重脱水休克(如呕吐、严重腹泻等);

③病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需要药物在组织中迅速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人们为了追求高效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 输液 感冒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