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生故事 > 肿瘤斗士—肖绍文

肿瘤斗士—肖绍文

收藏
来源: 2016-04-22 11:22

今年45岁的肖绍文,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的副主任医师。出身贫寒的他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并在不懈的努力下,考上了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系。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放射医学系,也是肖绍文行医生涯的开始。

提起“肿瘤”,很多人都会表现出异常的恐惧,全世界不知有多少家庭被这种可怕的疾病所破坏。而“肿瘤”所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病痛的折磨,更是对生活的绝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去了解“肿瘤斗士”肖绍文平凡的一天。

早上,肖主任直接来到了交接班办公室,了解医院最近的工作。因为外出参加学术研讨,肖主任已经一个星期没来医院了,现在科室内有很多事情等待他去处理。看他略显憔悴的脸色,就知道今天的工作一定不轻松。

查房是肖主任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查房中肖主任会不断的给患者鼓励和信心。此时的肖绍文正在嘱咐患者安心养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查房刚刚结束,肖主任就赶回办公室和同事一起为病房的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看到肖主任一刻不停的忙碌着,不禁让人想到查房时患者那充满希望的眼神。也许正是患者的信任,给了他无限的动力。

“肿瘤”的患者群体是庞大的,科室里每天都要接纳上百位肿瘤患者,这对医生团队的考验是巨大的。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都需要极度精确,这也是为什么患者去做放疗都需要等上一周时间。

推开这扇门,我们来到了计划系统室,在这里,医生们都在忙碌着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这是精确放疗的第一步,也是必做的一步。

肖主任每天都会来这里将患者的治疗方案加以完善。他介绍说:“每一个患者的放疗计划都是大夫们在这里完成的,一个简单的计划要做两个小时左右,遇到复杂的可能一天都做不完。”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午休时,肖主任经常在网上帮助患者解答问题。肖主任自嘲的说:“我打字比较慢,回答一个问题要好几分钟,在家里打字都是找儿子帮忙。”

经过中午短暂的休息后,紧接着就是一场穿刺治疗手术。这次的手术主要是针对肿瘤切除后的残留进行清除,整个手术过程很快,但也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看着肖主任专注的神情,我不禁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做医生勿要以经济驱动为主,而是要学术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走的更远。”也正是这种不懈追求学术水平的精神,让肖主任不断超越自己。目前,北大肿瘤医院放疗联合基因治疗和热疗方面在国际上更是处于领先地位。

穿刺手术进行的非常成功,患者和家属都很开心。我们了解到这位患者是一名老师,老家的医生断言他活不过三个月,然而在肖主任这里,却打破了这个魔咒。

肖主任也感慨到“现今科技在治疗肿瘤领域有了极大的提高, 常见及罕见的肿瘤治疗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了健康”。

同时他也回想到刚刚入行的时候,对患者那种深深的惋惜和无力,那些本该美满幸福的家庭,被“肿瘤”无情拆散。病人在面临死亡时的平静和不甘,在他眼中无限的放大。从此他暗下决心,要不断学习,来帮助更多患者。

肖主任看待病人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也让每个患者都能得到充足的就诊时间。不管病人有什么样的疑问,肖主任都会给出最专业的回答,直到没有任何疑问,才会叫下一个病人进来。这也让后面排队的患者,对肖主任是“又爱又恨”。

每周四下午专家门诊,肖主任希望限号30位,但往往远超出这个数字,有时加班到8点都看不完。患者的守候和医生的坚持,让这小小的诊室变得无比温馨。

“肖老师,给我讲一下周末考试的重点吧”。刚看完门诊屁股还没坐热的肖主任又要忙了。身为教研室主任的他,需要负责科里实习医生的教学工作。即便在下班后,也要给学生们讲解考试的重难点。

除了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肖主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他常说“我们做大夫的,对的起患者,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哪怕是付出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

20余年的行医生涯,他见过了太多的奇迹,也见过太多的悲剧。当病人被“肿瘤”逼上绝路,医生便成了他们唯一宣泄的出口。他曾无奈过,也曾愤怒过,但如今的他,眼中只有风雨过后的平淡,和一颗为患者、为医学始终如一的心。

关键词: 中国医生的一天 肿瘤科医生 肖绍文医生

医友评论 1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冷淑梅 2016-04-22 12:19

最美的医者。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