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疗操作常引起患儿疼痛和不适,一直以来都不受临床医生的重视。有证据表明,新生儿期的反复疼痛经历会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增加儿童期行为、躯体感觉和大脑神经发育异常的风险。因此,预防和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应该成为每一位儿科医生的临床目标,不仅要减少易引发疼痛的操作,也包括对疼痛进行评估、预防和治疗。
新生儿疼痛评估
可靠的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是疼痛分级和管理的基础,然而由于新生儿无法自主报告疼痛,在极早产儿、疾病状态、神经发育异常的新生儿,疼痛评估更是面临挑战。因此,多利用新生儿对疼痛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替代直接的疼痛评估。
目前较常用的新生儿疼痛量表包括: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新生儿疼痛与镇静量表。主要的评估指标是新生儿对疼痛的 生理和行为反应,包括哭声、行为改变、面部表情、肌张力、躯体运动、皮肤颜色改变、以及生命体征。修订版的PIPP将胎龄和行为状态纳入早产儿疼痛评估的 考虑因素。此外,也有一些创新性的疼痛评估技术被研究,如近红外光谱、振幅整合脑电图、功能磁共振、皮肤电传导、心率变异评估。然而,单一的、综合性的疼 痛评估并不能满足所有不同临床情况下的新生儿疼痛。
非药物治疗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周围环境,降低室内灯光强度、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噪音、操作动作应轻柔;襁褓包裹婴儿,维持屈曲姿势,尽量减少对患 儿的操作;父母呵护、非营养性吸吮、抚摸。此外,皮肤接触护理、哺乳也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感觉刺激也能减少操作性疼痛,包括触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的刺 激,如与婴儿温柔交谈、抚摸脸颊、轻拍背部、或者在操作前给予口服蔗糖或葡萄糖溶液。
药物治疗
蔗糖和葡萄糖
口服蔗糖在婴幼儿的轻度操作性疼痛中具有镇痛作用,但具体的使用剂量、作用机制以及长期结果尚不清楚。蔗糖一般在疼痛性操作前两分钟使用,效果可以持续4 分钟左右。较长时间的操作如眼科检查或包皮环切术,可能需要多次给予蔗糖以便获得持久的镇痛效果。葡萄糖也能有效缓解简单的疼痛性操作,但对时间较长的操 作其镇痛效果可能较差。
阿片类、苯二氮卓类药物
阿片类是最常用的缓解新生儿疼痛的药物,以芬太尼和吗啡使用最多,尤其是对于持续性疼痛的治疗。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包皮环切术、胸腔引流插管和拔 管、非急诊插管均应进行常规疼痛管理。最近有系统综述显示,在机械通气时,常规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益处有限。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增加机 械通气时间、低血压、便秘、尿潴留、心动过缓。
最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是咪达唑仑,在NICU常作为镇静药物使用,但镇痛效果不佳,与阿片类联用会引起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婴幼儿应谨慎使用。其他镇痛药 物如美沙酮、氯胺酮、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也可用于新生儿的疼痛管理,但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神经毒性,也应谨慎使用。口服或静脉应 用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术后疼痛的治疗,并且静脉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减少吗啡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使用。
局部麻醉药物
局部麻醉药可以缓解部分临床操作的疼痛,最常使用的局麻药有丁卡因和局麻药混合剂,2.5%的利多卡因和2.5%的丙胺卡因的混合剂。这些药物能够减轻静脉穿刺、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动脉穿刺引起的疼痛。
总之,有关新生儿疼痛的评估、管理和预后,目前研究较少,而在NICU中反复的操作性疼痛普遍存在,可能给儿童带来不利的神经发育、行为和认知功能预后,提醒我们应加大新生儿疼痛评估和预防方面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