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研究显示,在接受他汀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群体,炎症标志物水平与患者冠脉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但是具体的细节尚待进一步探索。因此,近期发表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杂志的一项研究关注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患者斑块成分变化的相关性。
研究入组了接受高剂量他汀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来自名为“综合生物成像研究”(IBIS)的临床试验。入组的患者接受双侧血 管内超声(IVUS),以及非梗死相关动脉的高频IVUS。研究者统计分析了患者的基线IVUS情况,以及治疗13个月后的IVUS情况。研究共计入组了 有hs-CRP检查数据的44例患者(80支血管)。另外,研究者收集了患者其他的心血管常规风险因素数据。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随访期间,患者LDL胆固醇平均水平由126mg/dL降至77mg/dL,HDL胆固醇由44mg/dL升至 47mg/dL,hs-CRP由1.6mg/L降至0.7mg/L。患者动脉粥样斑块体积也有所降低,同时伴有斑块纤维脂质成分、纤维组织比例降低,以及 坏死核、钙化成分比例升高。研究者发现,与患者斑块坏死核比例相关且与斑块纤维组织比例呈负相关的因素是hs-CRP水平,而非LDL-C水平。相似的结 果也体现在整个随访期间,即hs-CRP水平的变化与坏死核体积变化相关。
研究者指出,对于接受高剂量他汀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由VH-IVUS检查确定的稳定性斑块坏死核出现在那些hs-CRP降 幅最大、水平最低的患者。如果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hs-CRP水平升高,临床医生应注意患者进展为高危斑块的可能性,尽管部分患者已经接受强化治疗,而且 总体斑块体积可能呈降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