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一般随着血供平衡的恢复,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当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诱因除考虑常见因素外,还需警惕药物引起的可能,以免导致误诊误治。常见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心绞痛药
1.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氧供,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心肌氧耗,故可治疗心绞痛。但长期或大量使用硝酸甘油,当骤然减量或停药后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反跳现象”,常诱发心肌缺血,反而导致心绞痛发作。其机理可能为血管受体对硝酸甘油具有耐药性和依赖性,使其不能有效地扩张血管或不能解除其痉挛,从而诱发或加剧心绞痛。
使用硝酸甘油时,可采用间歇疗法给药,即提供一个给药间歇使硝酸酯类药物作用得以恢复,避免因药物耐药性而影响疗效。
2.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短效硝苯地平起效快,降压作用强,但可导致血压骤降,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减少;同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脏耗氧量增加,从而引起心肌灌注不足,使已经缺血的心肌更加缺血,诱发心绞痛。
3.尼群地平、维拉帕米
长期应用钙拮抗剂可使细胞内钙离子耗竭而细胞外钙正常,从而增加钙跨膜的梯度,突然停药时能使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加,引起冠状血管痉挛。其次,钙拮抗剂能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加快窦性节律,减少心输出量,引起心肌灌注不足,诱发心绞痛。
4.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为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会出现“药物戒断综合征”,可诱发或导致心绞痛加重。同时突然停药可引起β受体对内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高,使儿茶酚胺从血浆中清除减慢,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停药后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得以恢复,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诱发或导致心绞痛加重恶化。
抗高血压药及血管扩张剂
如潘生丁、心可定、哌唑嗪、酚妥拉明、肼苯哒嗪、罂粟碱、氨茶碱等。
血管活性药物如潘生丁、心可安、氨茶碱、罂粟碱等,可扩张小动脉包括小的冠状动脉,引起血压下降和局部血流重新分配,由于正常小动脉的扩张比已硬化狭窄的小动脉明显;故可引起周围非缺血区的血流明显增加,而缺血区的血流会相应减少,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后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心电图的S-T段下降更明显。
拟交感神经药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苯丙胺。
冠状动脉含有丰富的β-肾上腺素受体,刺激这些受体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各种拟交感神经药物的应用均可诱发冠脉痉挛。
强心药
洋地黄类、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心肌耗氧量的增加一般与心肌收缩速度成正比,增加肌力的药物如强心药,可导致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洋地黄类药物在足够浓度时既有直接又有间接的冠脉收缩作用,从而产生低氧血症、心肌缺血,尤其是对心脏储备功能的损害尤为显著,故对有冠脉病变的患者,应慎用洋地黄制剂。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 抑制剂,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前列腺素的影响较小,但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使冠状动脉痉挛而诱发心绞痛发作。
子宫收缩药
如垂体后叶素、麦角、麦角新碱。
其他
如氢化可的松、组织胺、乙酰胆碱、非那西丁、三环类抗抑郁药、消炎痛、甲状腺素、胰岛素、青霉素、5-氟尿嘧啶。
多种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组织胺、乙酰胆碱、子宫收缩药及口服避孕药等均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引起冠脉收缩而诱发心绞痛。
上述所列举的药物均可致心绞痛或使心绞痛加重,临床中应谨慎、合理地使用及选用,同时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早处理,以减少药源性心绞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