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神经内科 > Stroke:排除头痛患者动脉瘤出血,CT就够了

Stroke:排除头痛患者动脉瘤出血,CT就够了

收藏
来源:医脉通 2016-02-16 16:37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对于出现急性头痛发作,但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的患者,常规的头部CT扫描可以有效排除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卒中杂志。[Stroke 2016 Jan 21]

研究者表示,当CT扫描技术足够好,并且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时,对于出现急性头痛发作、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的患者,在6小时内行头部CT扫描用来排除动脉瘤性SAH结果非常敏感。

“我认为,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这一疾病极低的漏诊率。在临床上应用了‘6小时规则’之后,每1000名患者中只有1~2例患者被漏诊。”来自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通讯作者Nicole M. Dubosh对此表示。

“临床医生必须时刻考虑到任何诊断性检查的测试门槛,并且需要认识到,对于这种情况而言,漏诊率其实比许多其他普遍接受的威胁生命的诊断要低。”她建议称。

CT扫描敏感度极高

Dubosh等人进行了全面文献检索,查找了有自发性SAH病史,并且在头痛发作6小时内进行了16层或更高级的头部CT平扫的患者。他们的目标是确定CT扫描在排除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的SAH方面的敏感度。

他们搜索了882个题目,包括5项研究,共8907例患者满足了荟萃分析的纳入标准。在这些患者中,6小时内完成头部CT扫描的患者共有13例出现了SAH的漏诊(1.46/1000人)。

总体的CT敏感度为0.987,特异度为0.999;汇总的CT漏诊率似然比为0.010。

“我们决定发表这一荟萃分析结果,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单独CT扫描在诊断早期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敏感度极高,尽管我们纳入的研究存在变化性。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在实施决策时,综合所有现有的最佳证据是非常重要的。”Dubosh称。

“我们希望,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早期影像学检查,省去腰椎穿刺的需要,可以减少与腰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以及穿刺造成的创伤。” Dubosh表示。她希望这一研究结果的应用可以减少急诊科在不必要测试上面的开支。

时间窗外检出率有待探索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James R. Brorson对此表示:“通过一项细致的荟萃分析,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头部CT平扫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敏感度。”

“通过在系统回顾中综合此前的数个研究,作者呈现了鲜明的数据,表明了目前的标准做法,即在CT扫描未发现SAH时进行腰椎穿刺不再是必须的。”Brorson建议医生可以开始考虑在CT结果为阴性时省略腰椎穿刺。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小的‘哨兵’出血灶,或者低红细胞压积患者的出血,CT扫描有时可能会产生假阴性结果。类似于这样的特定患者因素是否可能会产生持续的假阴性结果,对此进行了解是很有趣的。”他补充称。

Brorson告诫,强调这一结果可能会存在危险,即如果患者在本研究提到的6小时时间窗之外,但医生推测仍在时间窗内时,在头痛猝发后晚些时间进行扫描可能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漏诊。”

至于进一步的研究,Dubosh想探索6小时时间窗以外头部CT平扫的灵敏度。


关键词: 动脉瘤 头痛 CT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