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儿科 > 关于儿童心肌损害的防治知识

关于儿童心肌损害的防治知识

收藏
来源:国家卫生和计生委 2016-02-05 16:44

   儿童心肌损害是目前心血管专业临床上最常见的诊断,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受累,多于感染后出现。

一、临床诊断

(一)症状。主要表现为长叹气、气短、乏力、倦怠、面色略显苍白;部分年长儿可诉心前区不适、胸闷、活动后疲乏;或无症状。

(二)体征。可有面色略苍白,口周青。心脏查体多无明显异常,心界正常,心音有力,部分可有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早搏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心肌酶:在急性期均可升高,但CK-MB的升高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意义更大。

2.血清肌钙蛋白(Tn)的测定常为阴性。

3.心电图:心肌损害心电图改变呈非特异性,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但这些异常均不足以诊断心肌炎。

4.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结构和收缩功能正常。可见极少量心包积液。

二、治疗

(一)一般治疗。家长应注重患儿休息,保证睡眠;避免反复的感染;尽量减少活动,学龄儿童免除体育活动,避免婴幼儿剧烈哭闹。

(二)抗感染治疗。对于有感染的患儿,要积极对症抗感染治疗。

(三)保心肌治疗。提供心肌能量,促进心肌细胞修复;疗程通常3-6个月。

1.西药:静脉点滴磷酸肌酸钠、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等;口服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或胶囊,辅酶Q10等。

2.中药:芪冬颐心口服液等。

三、鉴别诊断

应除外感染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离子通道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室速)、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四、随访观察

治疗6个月后,患儿仍存在心电图改变不恢复、心肌酶持续升高等情况(去除感染等诱因),需酌情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脏螺旋CT、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重新评估患儿病情、明确心肌疾病及有否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调整治疗。

关键词: 儿童 心肌损害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