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注“最忙医生”,也要关注“最闲医生”

2016-02-01 现代金报

“下一位。”“孩子,忙一晚上了,喝点水吧。”值班医生抬起头,发现面前的“患者”竟是自己的父亲。近日,这段“父挂号见医生儿子,相见只为让你歇会儿”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一位老人来京看望医生儿子,正逢其值夜班患者不断,最后挂号以“患者”身份与儿子相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证实,视频由该院医生的真实经历改编。(1月31日《新京报》)

  当下,哪些医生最忙?大城市知名三甲医院急诊科,还有大城市儿童专科医院。这是最忙的两个科室。身处这些岗位的医生,一天看百来个病人是常态。

  但与此同时,有调研数据显示,全国医生的平均门诊量是每天看7个病人。这意味着,“最忙医生”的背后,必然有大量的“最闲医生”。比如,小城市的小医院常年处于门可罗雀的状态,尤其以社区医疗机构及私人诊所的医生为代表。

  几年前,我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担任过全科医生,亲身体验过这种闲的滋味。那是一种每天看着墙面上的钟一路滴答滴答,干巴巴等待下班的感觉。刚开始还把这种清闲当成一种休闲,误以为工作轻松真好。但时间长了,这种“闲”会变成一种心理折磨,那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被抛弃感。最后,我不得不落荒而逃。很多三甲医生转行到社区医疗机构,都会产生某种悲壮感,好像眼前即将要跳下去的是一个大火坑—“闲得发慌”。

  “最忙医生”与“最闲医生”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前几天,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华呼吁,“儿科要分级诊疗。他说家长选择就医时,都会去儿科专科医院,因此出现了专科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对常见病,其实各级医院都可以就诊的,不一定都要选择到大医院。”

  因为分级诊治失灵,基层医疗贫弱,整个医疗体系迷信高大全的三甲医院医疗模式,所以才造成了这些岗位医生的过度透支。那么,如何才能给“最忙医生”们减负?

很多医者很委婉提出要发展基层医疗,因为初级医疗乏力是无法分级诊治的关键所在。但遗憾的是,这种“医生说”的意见往往很难得到重视。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都在跃跃欲试发展三甲医院,基本没人把目光放在基层医疗上过。三甲医院过度膨胀扩张,原本的医护人员已经不足,只好不断从基层医疗抽人,造成了马太效应。

三甲医院越来越强,越来越全面,来者不拒,连社区常见病都管,必然意味着基层医疗越来越弱势,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必将意味着分级诊疗进一步失灵,这才是三甲医院急诊和儿童专科不堪重负的源头。本来三甲医院主要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疾病,现在医务人员还要花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很多普通常见病例上。这焉能不忙?另一边,又焉能不闲?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医院呈现战备状态,只是从侧面说明距离医改成功还有相当的距离。好的管理,是大家一起合作分工,干活不累,效率更高。糟糕的管理是,少数人忙坏累死,大部分人却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