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骨科 > 更换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不连失败:感染是罪魁祸首

更换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不连失败:感染是罪魁祸首

收藏
作者:何勇槟 来源:丁香园 2016-01-27 17:51

骨不连一直都是医生、患者不愿见到的情况,因为骨不连可以给人带来巨大的困扰,无论是身心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对于闭合性股骨干骨折,随着扩髓髓内钉的使用,骨不连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即使是开放性股骨干骨折,使用髓内钉同样可以降低骨不连的发生率。

对于已经出现骨不连的股骨干骨折,扩髓后更换髓内钉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式,有操作相对简单、不暴露骨折处、术中出血少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虽然目前其治疗无菌性股骨干骨不连有相当不错的效果(愈合率可达 72% 以上),但是有研究同样表明七成左右的患者不单单只需接受一次更换髓内钉操作,并且还需要接受额外一次甚至多次手术操作,才能最终获得骨折愈合。吸烟和萎缩性骨不连是已被证实的导致初次更换髓内钉治疗失败的两个原因。

为了进一步了解导致初次更换髓内钉治疗失败的其它原因,以及目前已知骨不连手术的危险因素其相对重要性,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的 Tsang 医生等对该院的患者进行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感染和吸烟是导致初次更换髓内钉治疗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其中感染的影响更加明显,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5 年 12 月的 Injury 杂志上。

作者纳入自 1992 年 1 月至 2010 年 8 月因创伤后导致股骨干骨不连随后接受更换髓内钉治疗的 40 名患者,这些患者的 AO/OTA 分型均在 32-A、32-B 和 32-C 中。统计分析患者的个人信息、骨不连缺损范围、是否出现感染等,将骨折愈合、为达到愈合后续的手术次数以及具体的愈合时间作为预后结果分析。

分析显示从初次固定治疗到骨不连需更换髓内钉处理的中位数时间是 8.4 个月。从 16 名(40%)患者身上可以发现多个导致骨不连的因素,其中感染是比较明显的因素,在 12 名(30%)患者中发现。有 9 名(22.5%)患者需要进一步手术处理才能使骨折获得愈合,其中 1 名(2.5%)患者需通过其它固定方式(非髓内钉)。

在接受更换髓内钉联用 / 不联用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 37 名患者中(原有 40 名,3 名更换髓内钉后失访),有 34 名(91.9%)患者骨折获得愈合。更换髓内钉后到骨折愈合的中位数时间为 9.4 个月。吸烟(每天 ≥ 10 支)和感染是导致更换髓内钉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感染是更换失败的最强预测因子(p < 0.05)。

上述研究表明更换髓内钉是治疗无菌性股骨干骨不连的良好方式,而对于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则常常需要进行一次以上的手术治疗才能使骨折最终愈合。因此作者建议:对于那些股骨干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为使其预后更好,应该在分期更换髓内钉的过程中,同时对患者使用局部或者全身抗生素。

关键词: 感染 骨不连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