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肿瘤科 > 综述:PET-CT在头颈部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PET-CT在头颈部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作者: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 来源:医脉通 2016-01-19 17:39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英文简称PET,是一种可以了解组织分子生物学改变的功能性显像检查,能较早揭示生物机体异常功能与代谢变化,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由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正常组织显著不同,因此,PET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单纯的PET检查在影响解剖结构的清晰程度上不如CT/MRI好,于是有人将PET与CT二者相互结合成为PET-CT。目前最常见的为18-FDG(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将功能图像与解剖图像精确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对肿瘤的原发、转移、残留、复发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和预后的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PET-CT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原发灶的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应用

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器官众多,且头颈部恶性肿瘤较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部分还可全身转移,因此,对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寻找,并以此判断肿瘤的临床分期,是进行肿瘤治疗的基本前提。如前所述,PET-CT很好的结合了功能图像与解剖图像,因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寻找具有非常好的准确性,不仅能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还能正确区分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以及更清晰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大大提高了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二、在头颈鳞癌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检测中的应用

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有90%为头颈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Cheung等人于2015年12月发表了一篇最新的关于应用PET-CT对头颈鳞癌残留/复发以及转移进行诊断的系统荟萃文章,他们共纳入27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PET-CT在头颈鳞癌残留/复发诊断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分别为88.3%与72.3%,在头颈鳞癌发生远处转移的诊断中特异性与灵敏度分别为94.9%与84.6%,并得出如下结论: PET-CT能有效运用于头颈鳞癌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的诊断,并且能指导病人下一步的治疗,并有助于进一步的预测评估【1】。Keski等人的研究团队也得出类似结论:对于PET-CT检测发现残留的需要进一步积极治疗干预,而对PET-CT检测未发现残留/复发者只需定期随访即可【2】。

三、在头颈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进行放疗时,需要对放疗的靶区进行准确的界定,同时掌握剂量分布,PET-CT很好的满足了这一点:其能准确对肿瘤进行定位,精确显示肿瘤病灶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真实显示病灶内肿瘤的非均质改变,并创造出一个共放疗参考的“生物靶区”,因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性治疗中,PET-CT能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Sagardoy等人于最近发现应用18 FDG PET-CT 指导放疗能及时发现仍有残留或潜在复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指导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措施【3】。此外,由于PET-CT本身还能发现隐匿性病变和远处转移,因此,其在对病人的总体治疗方案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PET-CT在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缺点与不足

然而,PET-CT在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假阳性与假阴性这两点上。前者是由于甲状腺、唾液腺、骨骼肌、脂肪组织对FDG存在一定的生理性摄取且颈淋巴结结合、炎症与肉芽组织增生、甲状腺高功能腺瘤以及腮腺混合瘤等也都表现为高FDG摄取所致;后者是因为PET分辨率较低,对于过小的病灶(小于5mm)以及部分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等低度恶性肿瘤难以进行准确分辩。此外,PET-CT的费用相对过高,且FDG对患者会形成内照射,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

参考文献(略)

关键词: PET-CT 诊断 头颈部癌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