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一线内镜治疗已验证?

2016-01-14 医脉通

近期,在线发表于《Gut》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内镜治疗Barrett食管(BE)-相关肿瘤的临床预后显著改善。对相关内容整理编译,详情如下:

BE-相关肿瘤是指高度不典型增生和粘膜内癌,会有40%——60%进展为腺癌的风险。在该项研究人群中(England和Wales)食管腺癌患者的5 年存活率是7%.如果及早发现,癌症可能不会转移,并且可以治疗。内镜检查已经成为可选择的方案,Rehan Haidry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院内镜主任)这样指出。

Figure 1 UK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registry protocol. The treatment protocol started following the first RFA treatment even in

patients who had had prior RFA. BE, Barrett's oesophagus.

“Barrett高度不典型增生和早癌的管理出现一种从手术治疗到内镜下治疗的模式转变,”Prateek Sharma教授(Kansas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这样说。在2014年,英国胃肠病学学会推荐内镜治疗作为BE-相关肿瘤(仅局限于粘膜)患者的一

线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在射频消融(RFA)之前展开。EMR可提供一个更深层和较大的样本,同时彻底清除肉眼可见的病灶。随后RFA针对剩余的扁平组织。

EMR序贯RFA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BE-相关肿瘤,体现了手术的风险以及内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地讲,对于所有诊断来说,食管切除术的发病风险高达40%,死亡风险是2%——4%,高度不典型增生低于1%.

英国RFA注册在2008年开始评估将RFA/EMR作为BE-相关肿瘤的一线治疗。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266例2008年到2010年接受治疗

患者的临床预后,和242例2011年到2013年接受治疗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主要预后是在已治疗段的活检上无不典型增生的证据。

研究人员对在三个月一次的RFA前使用EMR移除肉眼可见病灶,直到任一癌症进展或者BE被切除患者的前瞻性数据进行分析。受影响食道较短段患者的终点是

治疗后第一次内镜检查没有BE或肿瘤证据。活检在第一次RFA后一年进行。研究人员还指出成功治疗和腺癌进展的时间。

RFA后监测包括第一年每3个月一次活检,第二年两次,在那之后每年一次。增强成像内镜用来检测复发。额外的RFA/EMR是为剩余或者反复出现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提供,但是肠上皮化生患者。

在第二个3年期评估预后有显著提高。与第一个阶段77%的患者不典型增生得以解决相比较,第二个阶段有92%的患者;第一个阶段56%的患者BE(肠上皮 化生)对比第二阶段83%的患者(P<0.0001)。在两个阶段期间,RFA前因肉眼可见病灶使用EMR从48%增加到60%

(P=0.013),RFA后补救EMR从13%下降到2%(P<0.0001)。

在治疗后12个月过程中,进展为腺癌在两个阶段仍然相似(3.6% vs 2.1%;P=0.51)。研究没有发现提高的不典型增生逆转率和腺癌发病率降低之间可能的联系。

研究人员将临床预后的改善归因于在RFA之前增加EMR的使用,因为“可见的和结节状病灶更有可能隐藏较高级的肿瘤,”他们写到。

“RFA注册提供的数据证实相当大比例的患者正在接受内镜治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结果正在改善。这可能与更好的细微肿瘤病灶识别,早期检测,EMR合理使用,以及提高的医生技术相关。这类患者的内镜治疗应该成为主线治疗,” Sharma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