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肾内科 >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新认识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新认识

收藏
来源: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6-01-13 11:03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组临床常见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功能受损,是对急性肾功能不全(ARI)和急性肾衰竭(ARF)概念的替代与扩展。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糖尿病、 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加之现代医疗实践中抗生素、免疫抑制剂、造影剂等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大型手术的开展,AKI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AKI在住院患者中占5% ~ 7%,ICU 中则高达30% ~ 50%。重症AKI特别是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约为50%。由于AKI的治疗花费大、预后差,是困扰各国肾脏病学者和重症医学专家的难题。

目前,临床治疗AKI的主要策略包括:及时纠正病因,尽可能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早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以及预防感染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血液净化是治疗AKI 最为重要的手段。但由于这类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常伴有其它器官功能不全等情况,治疗时需考虑其短期病死率和肾功能的恢复,同时兼顾治疗费用和并发症等问题,因而对于透析时机、透析剂量和透析方式的选择等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一、AKI概念的提出

既往人们习惯用ARF 来描述突然出现的肾功能减低及其导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但对于ARF 的定义,长期以来各国学者未能达成共识,导致不同研究的结果难以比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RF 诊治水平的提高。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对于ICU中的患者,肾功能轻度损伤即可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因而,目前国际肾脏病和急救医学界趋向将ARF 改称为急性肾损伤(AKI)。

期望尽量在疾病的早期,肾小球滤过滤开始下降、甚至仅有肾脏损伤(组织学、生物标志物改变)而肾小球滤过滤尚正常的阶段将其识别,以便及早干预。2002 年急性透析质量倡议专家组提出了AKI 的RIFLE 分级诊断标准,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之一。

即将AKI分为三个级别:危险(risk)、损伤(injure)、衰竭(failure)以及两个预后级别:肾功能丧失(loss)和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按照英文首字母的顺序合称为RIFLE 标准。

2005年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专家组在上述基础上,对AKI 的诊断和分级标准进行了修订,指出血清肌酐的绝对值升高≥ 26.5 μmol/L(0.3 mg/dl)或相对升高≥ 50%即可诊断为AKI,但强调该变化应发生在48 h 内。

然而,两种AKI的定义和分期标准给临床诊断和研究带来了新的困扰。为此,2012 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综合了RIFLE 和AKIN标准,制定了最新的AKI 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建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被诊断为AKI:(1)48 h 内血清肌酐升高超过26.5 μmol/L(0.3 mg/dL)。(2)血清肌酐升高超过基线的1.5 倍(确认或推测7 d 内发生)。(3)尿量< 0.5 ml/(kg • h),且持续6 h 以上。

单用尿量作为判断标准时,需除外尿路梗阻和血容量不足等其他导致尿量减少的原因。新的定义强调了对疾病的早期认识和干预,但仍需长期的临床实践进行验证。因为已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单纯采用血清肌酐并不能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的肾功能。

一些研究发现血浆中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 Cys 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白介素-18 以及肾损伤分子-1 等有可能成为更理想的标志物用于临床AKI的诊断。

二、间断与持续血液净化模式的选择

对于AKI患者行血液净化时究竟应选择间断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IHD)还是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模式一直是临床医师争论的热点。

CRRT具有持续、缓慢清除体内多余溶质和水分的特点,与IHD相比更接近人体的生理状态,可以为患者提供稳定的内环境、减轻其它脏器的负荷、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进展,并创造良好的营养支持条件,因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危重症AKI患者的救治。

较早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与CRRT相比行IHD会增加术后并发AKI患者的死亡风险,强调CRRT在治疗AKI 中的优势。同时有研究显示,对于ICU中并发AKI的患者,接受CRRT较IHD治疗更有利于其肾功能的恢复,提示CRRT对提高AKI患者的生存质量、 改善远期预后是有益的。

而且,与IHD 相比接受CRRT 治疗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更高,需要升压药物的患者比例更少,充分体现了CRRT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上的优势。

另外,对于AKI伴颅脑损伤的患者,接受IHD治疗易出现低血压和溶质清除不均衡,导致病人颅内压升高、脑水肿加重,而CRRT则不会诱发上述情况。

但近年来一些前瞻性观察研究却发现,接受CRRT和IHD治疗的AKI患者,无论在院内死亡率、ICU中死亡率还是住院时间的长短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与所纳入的患者在AKI的诊断标准、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剂量上存在不同有关,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尚需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做进一步探索。

CRRT 治疗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欧洲一项研究指出,与IHD相比CRRT多花费7920 欧元,仅增加0.07 质量调整生命年。且接受CRRT治疗时大量抗凝剂的使用和长期留置导管,会增加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和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这些都是临床工作中需要关注和 考虑的问题。

持续缓慢低效透析(sustained low efficiencydialysis, SLED)是一种综合了CRRT和IHD优点的杂合式血液透析模式。它采用低超滤率、低血流量、低透析液流量的治疗方式,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上接近CRRT。

与此同时,SLED 比普通血液透析的溶质清除率高,与CRRT相比又具有花费少、抗凝药用量少、便于患者接受其它治疗等优势。

一项针对ICU 中AKI 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在接受CRRT和SLED 治疗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一定程度上SLED 可替代CRRT用于AKI患者的治疗。

三、血液净化治疗开始时机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行肾脏替代治疗对AKI 患者的预后是有益的。但不同研究对“早期”和“晚期”的界定不同,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许多研究采用血清标志物(尿素氮、肌酐)来决定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 但这些传统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易受患者年龄、性别、代谢情况和容量负荷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研究采用NGAL、Cys C 等新的标志物来指导肾脏替代治疗。甚至有学者采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作为标准,发现开始行CRRT时RDW≥ 14.6% 的患者,其28 天的死亡率高于RDW < 14.6%的患者。

由于RDW是临床上判断贫血的常用指标,推测其水平较高时患者的基础疾病更严重,因而导致死亡率的升高。此外,尿量也是临床常用的判断标准,对心脏搭桥术 后发生AKI的患者进行的观察性研究显示,早期(尿量< 30 ml/h 时)行CRRT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肾功能的恢复均显著优于晚期治疗(尿量< 20 ml/h 时)者。

与尿量密切相关的是容量负荷,Heung等[13]对170 例AK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开始行CRRT治疗时容量超负荷的程度越轻(< 10%),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就越好;容量负荷是影响患者1 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还有学者采用RIFLE 分级来指导肾脏替代治疗的启动,一项针对腹部手术后发生AKI 的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显示,晚期(RIFLE 分级I-F)给予RRT 治疗,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是早期治疗者(RIFLE 分级0-R)的1.846 倍。

此外,入ICU至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Shiao 等的研究显示,这一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呈“U”型曲线关系,推测较早开始RRT治疗的患者通常存在基础肾脏疾病,而过晚开始则会延误治疗,均导致死亡率的升高。

四、血液净化治疗的剂量

关于AKI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剂量问题,目前也存在较大争议。Ronco 等在2000 年率先提出了CRRT治疗剂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超滤率在35 ml/(kg • h) 组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超滤率在20 ml/(kg • h)组的患者,而和45 ml/(kg • h)组相比却无显著性差异。

但2008 年的ATN研究以及2009 年的RENAL 研究均是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均未发现不同CRRT治疗剂量组的AKI患者在生存率和肾功能的恢复上存在差异。

这可能由于临床操作中的实际剂量与处方剂量不符,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Bonventre发表的述评指出,这些结果并非意味着治疗剂量不重要,而是提示AKI患者的CRRT治疗存在一定的阈值剂量,当达到这一阈值后再提高剂量意义不大。

但目前对于怎样准确评价CRRT的治疗剂量以及如何确定阈值剂量仍不十分清楚。一项对脓毒症休克伴AKI的患者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超滤率在65 ml/(kg • h)的高容量血液滤过,可明显减少患者升压药的用量,对增加尿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KDIGO指南建议采用CRRT治疗的AKI患者超滤率应达到20 ~ 25 ml/(kg • h),处方剂量通常需要高于该范围。而采用IHD治疗的患者,指南同样对治疗剂量做出了建议,要求每周的尿素清除指数达到3.9,而这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可能是难以实现的。

五、血液净化治疗终止时机

临床上对于何时终止肾脏替代治疗的研究较少。尽管血液净化是治疗AKI的重要手段,但治疗时间并非越长越好。一项前瞻性的观察研究显示,接受CRRT超过10 d 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推测这可能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Uchino等发现,在不给予利尿剂的情况下,患者的24 h 尿量是决定能否成功终止CRRT的重要指标。同样,对手术后发生AKI的患者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患者年龄、接受透析治疗的时间长短、终止透 析时的SOFA(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评分、终止透析次日的尿量是影响其能否成功脱离肾脏替代治疗的因素。

KDIGO指南对于何时终止透析也未做出明确规定,只是建议在患者肾功能恢复到能够满足其所需时就可以停止RRT了。

但该指南强调,不能通过使用利尿剂来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和频率。综上所述,AKI 作为ICU 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常导致患者肾功能的丧失。

肾脏替代治疗特别是血液净化,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重症AKI 患者的必要措施。用于AKI 治疗的常见血液净化模式有CRRT、SLED 和IHD等,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结合各模式的特点,做出最为安全、有效、经济的选择。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伴有颅脑损伤的重症AKI 患者,应优先选择CRRT治疗。

及时给予合理剂量的肾脏替代治疗,关乎患者的生存率、肾功能的恢复和预后。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如血清标志物水平、尿量、容量负荷以及RIFLE 评分等,结合外界因素如人力和物力,同时兼顾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凝血功能异常和导管相关感染等,综合判断肾脏替代治疗开始和终止的时机。

肾脏替代治疗的剂量也并非越大越好,对于伴有脓毒症休克的AKI患者,建议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剂量与处方剂量相一致。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