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血液科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下)

收藏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01-13 09:1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近年在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第13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13-ICML)所报道的DLBCL治疗新进展做一总结。本文就特殊类型DLBC和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治疗进行简要概述。

三、特殊类型DLBCL治疗

1.Selinexor治疗R/R双打击淋巴瘤(R/R-DHL)

DHL患者预后不佳且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核输出蛋白(XPO1)普遍表达于淋巴瘤细胞中。Selinexor是口服的可逆性XPO1拮抗剂,可能具有潜在治疗DHL作用。一项Ⅰ期临床研究(NCT01607892)探究了Selinexor体外治疗DHL的疗效。Selinexor在DHL细胞株DoHH2中的疗效显著优于伴MYC或Bcl-2基因突变的细胞,但劣于无上述基因突变的细胞。Selinexor (10 nmol/L)可显著降低OCL-Ly7细胞(伴MYC基因突变)内c-myc、Bcl-2与Bcl-6水平。结果显示,Selinexor治疗DHL细胞株和模型动物显示出显著的抑瘤活性;对6例DHL患者给予口服Selinexor试验性治疗,显示疾病控制较好。Selinexor治疗R/R-DLBCL(包括DHL)的Ⅱb期临床研究(NCT02227251)正在进行中。

2.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联合替西罗莫司治疗MYC重排(MYC+)DLBCL

绝大多数肿瘤的代谢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肿瘤细胞常表现为"嗜谷氨酸盐"特性。mTOR/PI3K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YC+DLBCL常表现为化疗耐药而预后不良。来自法国的研究者评估了L-asp(抑制细胞谷氨酸盐摄入)联合替西罗莫司(mTOR抑制剂)治疗R/R MYC+DLBCL患者的疗效。共纳入9例MYC+ R/R-DLBCL患者,中位年龄60岁。结果显示L-asp联合替西罗莫司治疗MYC+R/R DLBCL患者疗效较好,但血栓和肝损害限制了其运用。进一步评估欧文氏菌产(Erwinia)门冬酰胺酶联合m-TORC1/C2治疗MYC+R/R DLBCL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尚在讨论中。

四、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治疗

1.R-MPL(RTX+甲氨蝶呤+甲基苄肼+洛莫司汀)方案治疗原发CNS淋巴瘤(PCNSL)

PCNSL为DLBCL的特殊亚型,呈高度侵袭性。其中50%为老年患者,临床上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来自德国的PCNSL协作组报道了R-MPL方案治疗老年(≥65岁)PCNSL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研究结果。具体方案为:RTX 375 mg/m2治疗前6 d(仅第1个疗程)、第1、15、29天;甲氨蝶呤3 g/m2第2、16、30天;甲基苄肼60 mg/m2第2~11天;洛莫司汀110 mg/m2第2天,14 d重复1次。共3个疗程。结束后行甲基苄肼100 mg(共5 d)维持,每月1次,共6个月。洛莫司汀由于不良反应在后续治疗中减去。共纳入112例患者,R-MPL方案与R-MP方案组各56例。ORR为74%,其中CR率42.5%,PR率31.5%。50%患者接受了甲基苄肼维持治疗。总体OS与PFS时间为22.7和11.5个月,2年OS与PFS率分别为48%和38%。6例出现治疗相关死亡。结果R-MP(L)方案对老年PCNSL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老年PCNSL患者对R-MP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2.TEDDI-R(替莫唑胺+依托泊苷+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RTX)方案联合依鲁替尼治疗初诊及R/R-PCNSL患者

PCNSL多起源于活化B细胞且常伴B细胞受体(BCR)及MYD88基因突变。来自美国的研究者评估了TEDDI-R方案联合BCR抑制剂依鲁替尼治疗初诊与R/R-PCNSL患者的疗效。具体方案为:依鲁替尼560 mg口服第1~14天,序贯6个周期DA(dose-adjusted)-TEDDI-R治疗。共纳入6例PCNSL患者(4例为R/R-PCNSL,2例为初诊PCNSL)。4例完成了2个周期DA-TEDDI-R治疗。PCNSL患者对DA-TEDDI-R方案耐受性较好,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2例R/R患者和1例初诊患者达CR,另1例初诊患者达PR。结果显示DA-TEDDI-R联合依鲁替尼是PCNSL治疗的新选择,且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3.一线挽救治疗后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复发PCNSL

来那度胺单药治疗侵袭性NHL,特别是ABC型DLBCL具有较好疗效。同时,来那度胺在难治PCNSL中亦具有较好疗效。来自美国旧金山的研究者评估了一线挽救治疗后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对复发PCNSL患者的疗效。共纳入9例患者(均为DLBCL),中位年龄63岁,7例为PCNSL,2例为继发CNS-DLBCL(SCNSL),8例可评估疗效,ORR为75%,3例CR, 3例PR。3例在来那度胺治疗6个月后仍CR。另一组10例复发CNS-DLBCL患者,中位年龄70岁,一线挽救治疗后行来那度胺单药(5~10 mg)维持治疗。中位随访18个月,5例患者持续缓解时间>2年。总之,复发CNS-DLBCL患者接受一线挽救治疗后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后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或有助于延长此类患者的PFS时间。


关键词: 治疗 双打击淋巴瘤 基因重排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