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些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B淋巴浆细胞肿瘤作为肿瘤界的一员,其研究进展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小编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西院血液与肿瘤科主任黄仲夏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了解一下B淋巴浆细胞肿瘤的研究新进展。
医脉通:首先,我们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那么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席,您可否与我们分享下本次大会的特色和亮点?
黄仲夏教授:本次会议重点关注的是B淋 巴浆细胞肿瘤的新进展和讨论临床诊疗过程中困扰我们的一些问题。临床中我们发现,淋巴瘤早期可能会出现一些病毒感染及相关的早期病变,而骨髓瘤早期也能够 化验出阳性结果。因此,此次会议我们不仅关注了淋巴瘤和骨髓瘤的本身,我们更关注其早期阶段。这是此次会议的第一个亮点。
第二个亮点在于,我们更多的关注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新的肿瘤靶向药物的选择,这就对我们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更着重评价不同治疗深度的标准问题。其中,微小残留病的引入给我们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将微小残留率降至更低、肿瘤的清理更加彻底。
第三个亮点在于多学科的协作。临床上,多数病人都会合并有血液科以外的其他并发症,这时就需要多学科联合来共同攻关。多学科的协作模式也有助于提高B淋巴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医脉通:MRD如何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如何通过MRD状态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
黄仲夏教授:关于微小残留病(MRD)的问题——由于新药的应用及生存期的延长,骨髓瘤已经可以视为一种慢性病。因此,早在一年前,大家还对微小残留病在骨髓瘤的诊疗中的意义问题存在争议,但随后关于MRD研究的文章大量发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发现原来的标准不能更好的评价骨髓瘤缓解的不同深度。
现在研究也发现,微小残留病在不同的缓解深度,肿瘤负荷量不同,因此,我们思考:如果将微小残留病降至更低,或许能够更好地延长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而且,MRD可早期预测病情复发。如果将各个环节的标准控制的更严,或许能够引导并推进治疗。这是研究MRD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脉通:目前,骨髓瘤诊疗中存在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黄仲夏教授:目前,我们国内骨髓瘤合并髓外浆细胞瘤患者数量巨大,而髓外浆细胞瘤、淀粉样变性、难治性复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都是我们目前临床上存在的治疗难点,这都是亟待我们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医脉通:目前肿瘤治疗都推崇多学科协同协作的模式,您认为如何将多学科协作应用到骨髓瘤的诊疗中?
黄仲夏教授:多学科的联合能够给患者建立起“绿色通道”,统一的诊疗流程有助于尽早的帮助患者进行系统整体的治疗。各科室之间协作形成团队有助于互相帮助,尽早的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不同病情。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