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需要名人推动

2015-08-27 廖新波的博客

医改论坛上,每每看到、听到院士们在发表医改建言,而这些建言无疑是百花齐放,各成一章,没有对错,不知所措。人们也在问,是否这些“高论”可以汇集在一 起呢?这就要看决策者的学识与智慧了。这也如同人们常说的:听了十个医生的医嘱,无所适从,如果再听十个,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话是很有哲学性的。对 病人问诊是这种窘境,医改也常常遇到这样窘境。什么是“名医”?能够处理和排除这些窘境的就是“名医”!

古语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医改这事呀,还真的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琢磨,不是谁都可以谈的。钟南山院士曾说:“依托公立大学、由社会力量创办的一家医院,在体制上更要‘非常小心’” ,我认为说的非常到位,混合所有制会带来什么?钟南山院士还提到:“希望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跟全世界的公立医院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对于中产人士需要享受的更进一步的医疗服务,可以由民营医院作为一种补充。”这就需要制度的保障,而不是喜欢怎么办就怎么办。

医生要成为社会人,这是大多数的人的共识,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但是,多点执业,就成为很多人诟病,其焦点在于“多点”两字。从狭义的“多点”而言,钟南 山院士早有表白:“说心里话,我真的希望周六和周日没有人打电话给我,也没有人来我家,我想有些时间改一改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一下我自己的课题。”这本来 就是知识分子该有的清高。为什么会有这种清高呢?因为经过长期的奋斗,他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基本实现了,他的价值基本实现了,想得到的待遇也得到了。这就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求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因此,我认为“多点”与否不可强加,完全是个人的价值取向。那么,钟南山院士对医生多点执业的宏观 设想又是什么呢?他也说:“民营医院在经营和管理上,没有公立医院那么多束缚,在让患者的不同医疗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也要让医护人员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 现”,这说的就是医生的价值如何冲破束缚得到体现。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两个体制之间,你如何选择——被束缚或求松绑。

我经常在说,不断地在说:“多点”只是一个虚词,不是目的。它是一个杠杆,撬动各方面的改革。既然我们都觉得中国的医生很悲催,中国医生的价值很变异,中国人都很渴望有优质的医疗,那么我们就得努力去改变。作为患者,你希望医生给你15分钟收你15块,还是希望医生给你3分钟收你4块呢?作为医生,如果你每天看30个病人就可得到合理的报酬,你还会不会希望每天“薄利多销”看100个 病人,增加那么点辛苦钱呢?其实我们大家都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讨论一下以上的假设,我们才会知道从何处获得对生命的尊重!我也非常理解钟南山院士的好心: 国家要把医生养起来,这样医生就会有尊严,就不屑于去干那些“创收”的事,医患关系就不会系在经济利益上。对于这种观点,我相信有不少认同,但是政府能做 到吗?做不到的时候,院长如何“经营”“他”的医院(因为院长们乐于以院为家)。

也有人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就是医生收入的补充。如果把多点执业当作是医生的业余“创收”,是悲怜了点,眼光也短浅了点。这种体制外“创收”无非就是将医生 看作是一架流水线上的永动机。没有把多点执业看作是医生成为社会人战略的一步,最终倒逼体制体现和回归医生的价值!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医生都是自由人, 受聘医院是出自个人的意愿,他不会对医院有太多的抱怨,因为不愿意是可以走的。美国为什么会出现医生逐渐“归巢”,因为他的价值在医院也可以体现,虽然外 面的世界很多诱惑,但也很辛苦!

院士走出体制外的形式很多,不管是受聘于非本单位做顾问带教、还是参与管理,还是查房坐诊,都与原有体制是冲突的,因为我们的体制就是单位人的体制——圈养。而院士“出走”并非新鲜事,早在N年 前广东和各地就有。过去院士的“出走”,而且是在“特权”光环下的出走,现在是“合法”出走,对于大多数医生就不这么幸运,他们是难以“出走”。院士的这 种“出走”还是值得点赞的。毕竟是对制度的一种冲击,也是对有条件“出走”的医生鼓励!目前在院士级的“大咖”以各种形式在不同属性机构“多点”干事的不 少,他们带领他们的团队与门徒“打天下”,既支持了“挂单”机构的发展,也寻找到用武之地。在广东就有不少的院士“大咖”到民营医院执业,比如郭应禄院士 到东莞挂印,王忠诚院士在顺德升帐。

为什么院士们到体制外的民营医院就有诸多的杂音呢?究其原因,也许中国的民营医院在大多数百姓的印象中是很负面的,他们背着“低水平、乱收费”的“原 罪”。这也是部分人极力反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口实”。说实话,中国民营医院的这种印象与国际上 “私家医院”的概念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局面,是需要我们是需要去纠正的!资本的属性本来就是赚钱的,如何赚钱就是取之是否有道的问题了。“私家 医院”本来就不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英国制度下的私人全科医生是政府购买医生服务),要让他们提供,确有点强人所难!政府本来就不应该“懒政”,将这么艰 巨的任务交给民营医院。因此,院士级的“大咖”到民营医院做什么呢?如果说是指导他们如何提供基本医疗,这无疑有点掩耳盗铃。我们要相信院士们的走动,并 鼓励他们走动。没有一个院士的走动是想破坏他们名声,不管是当顾问还是亲自执业,更要相信他们的一份责任感与事业感。与其抱怨民营医院信誉不好,不如支持“大咖”给其洗脑,这才是给民营医院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活力,并进一步使“私家医院”在不同领域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