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在2014年似乎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创业者和资本大规模涌入,从挂号、轻问诊到医疗大数据,各种概念满天飞,梦想着在人人都不满意的医疗 领域里打出一个新天地来。虽然移动医疗的前景很美好,但是移动医疗真的难搞,是在沙漠中培育绿洲。移动医疗到底难在哪?如何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移动医疗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首先必须对特殊的中国医疗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其次还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姿势。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目前都是哪些人在操盘移动医疗:
1、有互联网背景,但之前跟医疗都没什么关系。早听说看病吃药黑幕重重。本着发达自己、造福群众的想法,按照美国模式或者O2O模式仿了一个就杀入市场。
2、有医药背景,要么是受做互联网的蛊惑,要不就是看已有的产品太烂,眼热别人发展的太快,自己心一横打算放下手术刀改用手机来拯救医疗。
3、还有就是很多产业资本包括医药甚至房地产企业,它们需要新故事来维护股价,自己又有用不完的钱和各种线下关系做铺垫。
电商的发展模式能否套到移动医疗上?
电商的发展模式:需求-痛点-频度-解法/产品-执行-商业变现,人生圆满。
这条路线确实造就过BAT、360和京东这些功成名就的项目,移动医疗创业者大都也是按这个路子谋划的。不过医疗市场的水可是深到连杭州姓马的富豪都会呛到,你要想简单重复就未免太天真了!
医疗行业本就专业性强,中国的医疗行业就更是具有中国特色,不伦不类。
1、医疗是非常严谨复杂的行为,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2、疾病之间有巨大差异,市场高度碎片化,极少有跨疾病的平台和工具。
3、跳开医院和医生不仅困难而且不合法;可是不跳开医院和医生,互联网的作用就不大。
4、目前中国医疗还不是市场经济为主导,医保没动力为治疗结果买单,商保没实力跟医院博弈。
5、公立大医院的垄断,不仅造成优质医疗资源极为稀缺,还绑架了医生的自由执业权,跟电商和O2O有大量闲置资源供互联网来利用完全两码事。
6、医疗这件事情是一件特低频的事情。特低频的事情不好做,但是它很痛,特低频也是刚需。
7、医生天性保守,患者又多是不会手机上网的中老年人。医生没有动力教育患者。
8、移动医疗创业还要三种人才具备:IT、运营、医学,可上哪里凑这么些人啊?创始人和投资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对照医疗行业,你就会发现上面那条致富路线少说有5大死穴:
A、从流量到用户数到转化为收入困难
B、在医保和大医院面前,互联网是弱势群体
C、缺少有效付费者和服务者
D、医患用户对互联网卖萌、耍宝、贴钱等打法不感冒
E、医疗内部壁垒深重,难以一招打通
个人创业玩不转,那企业有钱有人有资源搞移动医疗是不是就容易了?你只要想想为什么淘宝不是某百货集团做的、出租车公司做不出嘀嘀打车就明白了。
现在你不是该后悔为啥放着这么多条路不走,偏偏要去做移动医疗了吧?
对于已进场的2000多家的公司和上百亿资金,后悔不能解决问题。既然移动医疗在其他国家都能茁壮成长,也许我们缺少的只是打开它的正确姿势。
第一步是慢
医疗是对新技术和工具接受很慢的一个行业,对移动医疗这些脑洞大开的新模式就更是慢了。目前几乎所有知名的移动医疗项目都来自慢公司,丁香园成立比 淘宝还早三年,寻医问药和健康之路也差不多同期成立。美国的移动医疗公司也不快,刚上市的网络问诊公司Teladoc成立已经了十三年,糖尿病管理公司 Welldoc成立了十一年,患者社区Patientslikeme 成立了十二年。如果流量和用户数还可以快速用钱烧,但医疗用户的黏性一定要慢养。慢的另一个原因是医疗尚未真正市场化,付费者和自由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还未 出现。可能只有等医改几年后逐步落实,移动医疗的需求才会爆炸性的出现。所以你得等,项目得熬,成本要抠,用户习惯得慢慢养。等大门哪天duang~的打 开,你那些心浮气躁的对手早就渴死在沙滩上,你就慢慢收割吧!
第二步是重服务而不是重营销
一个互联网产品,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个自成长体系的培养,不太推崇现在一些O2O公司的做法,比如花很多钱去做地推。因为如果你只是使劲用钱去顶自己 的产品,会发现钱一没了就不行了,产品马上会死。移动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APP背后的服务能力。APP的设计和功能可以被抄袭,但背后的服务很难模仿到 位。你可能觉得做个网络问诊平台不难,但Teladoc.的系统支持多媒体每天亿次访问的同时,还满足极高的患者隐私保护标准,并跟所有保险公司系统对 接,这些显然都不容易被模仿;Welldoc能被FDA批准作为首个享受处方药待遇的APP,强大的硬件支持能力、耗巨资的临床试验、专人上门服务等重行 为都功不可没。国内的一些移动医疗公司,也在开线下门诊、做人工智能、健康病历等重服务道路上一路狂奔。但没有强大的可穿戴硬件支持,尤其是无创血糖监测 技术,糖尿病APP使用黏性很难真正建立。
第三步中小团队需要深扎根而不是广布局。
为了好融资,很多产品都宣称打造医疗服务诊前、诊中和诊后闭环,有些干脆宣布实现跨医疗、药品、保险、电商等信息、交易和服务的多重闭环嵌套。这种 理论可行但实现难度极大的事,也就是腾讯和阿里集团能交得起学费(百度也别逞能了)。如果你是去年才开始做的项目,也就千万美金级别融资,就别来蹚这浑水 了。要知道还有不少跨界大鳄正等着大家烧钱把市场教育出来,然后它们入场笑纳战果。像嘀嘀快的花50亿教会大家用手机叫车,然后神州和Uber顺势杀入利 润最厚的专车市场的事会不会重演呢?鉴于医疗的碎片化,中小团队最合适的还是寻找垂直细分领域,通过深扎根来做重服务。
第四步是近收入而不是近理想。
平地构建一个新诊疗模式看上去很美,也更具有颠覆性,但难度会大到没朋友,培养用户习惯能把多数项目熬死。烧风投的钱其实就是烧自己,即使项目能 成,最后自己的控股权也烧没了。好多新上项目的朋友都爱说自己的东西跟现在产品如何如何不同,其实最关键的是你的东西能不能在一年后带来现金流,不然还是 难逃一死。
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以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我国的移动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个行业目前主要还是靠投资生存,离行业全面盈利还有太多的路要 走。因此,算计着套现退出前,先想想自己产品能不能帮别人解除病痛,能不能帮患者节省银两,能不能改善医患关系,能不能降低医生压力。套用一句名言,革命 尚未成功,移动医疗尚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