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儿医、协和医闹,愤怒后的思考

2015-06-29 张琨随笔

同学微信群里接到消息,今天凌晨三点协和外科急诊,又一医生被殴打三次,头面部受伤严重。打人者为一壮硕协警,家属证实纯属发泄。目前伤人者已经被拘留。这个六月对医护同道来说真是霉月,从媒体爆出来的重儿医到大量没报出来的医闹,更令人寒心的是某些院长和主管领导息事宁人的态度。

说点气话。我们的体制培养了一个阶层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岗位并不是靠能力争取的,而是“上头”任命的。而“上头”关心的所谓“社会稳定”,所以,这些人不 管三七二十一,只要遇到社会矛盾就先找软柿子捏,把矛盾的成本让软柿子消化掉。不幸的是,大部分案例中医护人员承担了这样的“软柿子”。

好在,我们的医护人员在觉醒,他们由过去的逆来顺受到今天发出自己的声音,更欣慰的很多人能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也看到很多开明的院长并没有忘记他们很多人也是从小大夫干起来的,在医闹面前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员工。在这个时候,我很想谈一下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医护同道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一点思考。

合规诊疗是安全执业的基础

必须承认医疗过程非常复杂和容易出错,细菌和病毒在门诊的浓度远高于任何公共场所,手术后过程的器具越来越复杂,难以清点,人情托来的病人往往提出超出常规的要求,比如尽快开刀、慢点出院。但这些,并不能成为不按规矩执业的借口!现代西医尤其近百年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诊疗规范,对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都形成了对策,比如JCI特别重视的患者识别,手术前的Time out,诊疗文档的记录等等,我们国家也有大量的关于医疗质量相关的制度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千万不要偷懒。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医疗差错的都是来源于日常小的行为过失,而非真正的技术问题。也许反复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会浪费多一些时间,也许反复洗手会对皮肤不好,也许不让我去开一些超越权限的药令自尊心受损,但请相信, 这些都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在出现问题时,合规操作是法律捍卫我们权利的基石。

沟通是诊疗过程的一部分

诊疗过程本身是与患者一同探索病因,与病魔斗智斗勇的过程。他和普通的消费行为并不一样,患者与医生并不是买卖关系,而是战友。大部分的疾病是可以判断预后的,少部分疑难杂症的诊疗方案还在探索过程。但即便可以判断预后,我们搏的是成功概率。同样的治疗方法在这个患者身上可以,但换一个人可能就会不行。诊疗过程中,医生要把患者当成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而不是出了问题的机器。在面对一个社会人时,要能感受他的着急、痛苦和期待,通过柔和的态度缓解他的焦虑,通过耐心的解释让他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制定,通过客观的研究分享让他体谅医学当中的限度。实践已经证明,充分的沟通是建立医患互信的最理想的方式。信任一旦建立,诊疗方案的落地和患者的依从性将极大提升,因此沟通也是诊疗的一部分。

关键时刻的规范、强悍也是领导力的体现

不能否认,由于既往处理的失误,“医闹”成为一个能够赚钱的生意模式,孕育了一批职业化、专业化人员。面对恶意的医闹,医院领 导必须站出来力挺我们的员工,保护好一线医护人员,与不法分子斗争到底。抵制医闹需要 1. 建立应急预案,建立一套联动机制,在早期能够通过既往就诊记录、日常沟通印象等微小因素搜集、识别出医患矛盾高危个体,并密切监控。2.建立应对突发事件 的基础设施,包括覆盖全院的报警系统、关键区域有足够的监控摄像头,收集好证据、保安的配备和日常训练。3.医闹发生时要能快速隔离双方人员,将医护人员 保护起来。4.与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能够保证迅速出警。5.建立好与媒体的日常沟通机制,在出事时能够及时、客观向社会传达信息,避免误读和恶意操纵。 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保持过程透明,不隐瞒,不遮掩,避免信息的扭曲。医院领导建立好规范和应急预案后,要时不时的演练一下,一方面磨合流程的顺畅性,更 重要的是向医护人员宣誓,医院是他们的后盾!

加速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的改革

每每提出要增加医患沟通的时间,就会受到质疑,怎么可能?我的患者多的看不过来!的确,我们的医生太苦了。但,一天门诊看上百个病人并不是骄傲,每年几百万的门诊量不应成为院长们炫耀的功绩。这种评判绩效的代价就是医护人员的身心疲惫。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不能让一线的医护人员处于持续紧绷的工作状态,他们家里也有长辈、也有子女,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理解政府也希望解决这些问题,随着鼓励社会资本补充医疗服务资源的政策放开,随着解放医生允许多点执业,有些问题会好起 来。十分期待这样的改革措施能够再大胆一些,速度更快一些落实。

以上从微观谈到宏观,从建章立制的预防到事后处理不系统的提了写自己的想法。但在结尾时,我仍是深深的无力感,也许明天我们都做到了,但伤医事件也不会停止,毕竟我们对医学敬畏的大环境已然破坏,而恢复至少需要几十年、一两代人的努力。我可能赶不上了,但我仍希望子女这一代,如果他们愿意,我仍会鼎力支持他们去学医,如果他们因此而贫困,爸妈养你,只希望他们能以行医为傲,安全执业。

结尾,附上我在香港玛丽医院门诊大厅拍的照片。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有如此态度鲜明的政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