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宝宝老是呛奶?

会员92532703 28岁 已回复
为什么不宝宝老是呛奶?为什么不宝宝老是呛奶?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树梅 医师 黄烨神农居医院其他 二级乙等
擅长: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
已帮助用户: 60739
问题分析:宝宝老是呛奶,应该是孩子吃奶吃太快或者是你奶瓶的话是奶嘴的大小太大了导致的,
意见建议:或者喂奶的姿势不正确,最好还是多注意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让宝宝平躺着。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加要注意,应取斜坡位,奶瓶要比嘴巴高,预防吸入空气。
有用0
关注
王桂芳 医师 博兴县吕艺中心卫生院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小儿锌缺乏症,腹泻病,急...
已帮助用户: 711
指导意见:您好!宝宝食道短而直,如果喂养不当很容易呛奶!喂完奶后,把宝宝竖着抱起,轻拍后背几下,直到宝宝嗝气后再放下,宝宝就不容易呛奶了!
有用0
关注
郭伟剑 医师 中马鲁村卫生室儿科
擅长:小儿锌缺乏症,智力发育障碍,腹泻病,小儿缺铁性贫血...
已帮助用户: 699
指导意见:病情分析:您好,宝宝呛奶一般多见于①早产儿②唇腭部发育异常③咽部和呼吸道感染等。宝宝呛奶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应重识,平时吃奶时应采取宝宝头侧位,避免平躺面向上吃奶。 建议:及时带宝宝去正规的医院,让医生结合临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祝宝宝健康成长。
有用0
关注
尚雪 护士 茌平县中医医院儿科
擅长:维生素D缺乏症
已帮助用户: 33000
指导意见: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你说的这种情况,孩子还小,胃成水平位置,如果容易吐奶,等孩子大大就好点了
有用0
相关问答

婴儿呛奶后会剧烈地咳嗽,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宝宝平躺下来,脸朝向一侧,以免吐出的奶向后流入呼吸道。再就是用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宝宝的口腔内,伸到深入的咽喉处,将里面的奶水迅速地清理出来,或者家长直接口对口,用力吸出宝宝呼吸道内的奶水,然后用棉棒清理宝宝的鼻孔。如果宝宝没有呼吸或脸色变暗,说明吐出的奶水已经进入了气管,应该马上将宝宝俯卧在家长的膝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五次,直到咳出来为止。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通常情况下,宝宝咳嗽呛奶,可以通过以下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1.在宝宝呛奶后要将宝宝竖立或者保持宝宝侧卧位,稍微用力拍打宝宝背部,并及时用手将宝宝口中的乳汁清理,降低乳汁被宝宝吸入气管的可能。
2.在急救后如果宝宝呼吸恢复正常,观察一下宝宝的声音是否有异,呼吸动作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及时需要就医。但是如果正常,通常不用过于担心。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呛奶了应该:让宝宝侧卧,防止吐奶的现象,防止奶液流入气管。也可以将其俯卧在腿上,有利于气管内的奶引流出来。刺激孩子哭或者是咳嗽,拍打背部,有利于气管内的奶液咳出。四、喂奶的时候要适当的注意一下,不可强迫孩子吃奶。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咳嗽呛奶要让孩子颜面朝下,采取头低脚高位用手拍孩子的背部,这样能够促进呼吸道异物的咳出。注意孩子如果呛奶量比较大,出现剧烈咳嗽、颜面发青要考虑是呼吸道的梗阻。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宝宝呛奶引起咳嗽不用看医生的,应该问题不大。在给宝宝吃奶的时候,吃几口可以让宝宝歇一会儿,喘喘气然后在吃,吃完以后拍拍他的后背,让宝宝吃的奶往下运行。建议在喂食完毕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会儿,并轻拍其背部。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因为胃食管结构和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引起呛奶,轻微的呛奶之后,宝宝可以暂停吃奶,然后宝宝哭声比较响亮,没有明显的颜面部发紫,口唇发绀症状,宝宝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这时妈妈可以把宝宝放在身上,轻轻地拍其背部。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