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189低压130胸口闷头痛

会员54338370 38岁 已回复
高压189低压130胸口闷头痛浑身无力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功伟 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肺炎,II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30359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病情描述,可能是高血压三级引起心脏及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胸闷,头痛,乏力症状。需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意见建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福辛普利及呋塞米进行降压治疗,定期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
有用0
关注
张玲 主治医师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乌拉嘎镇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32682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病情描述,考虑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要及时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意见建议:建议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脑CT,血脂检查,心电图和心脏的彩超等,根据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和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药物对症治疗,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丹参,血塞通等。注意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
有用0
孙宝贵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已帮助用户: 92
问题分析:西芹味道很鲜美,而且能够降血压,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虽然西芹能够帮助降血压,但是在做菜时还是要严格控制食盐的用量,毕竟盐是导致血压升高的罪魁祸首。
意见建议: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杉树可以降血压,不妨多在杉树底下散散步吧。
有用0
关注
张海兰 开原市威远堡镇卫生院中医科
擅长:针灸,艾灸,针刺,推拿,养生,健脾,补肾,知柏地黄...
已帮助用户: 491
问题分析:你好,血压的正常值是收缩压在90-140之间,舒张压在60-90之间。从你目前的血压来看,血压值过于偏高,建议你口服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血压过高比较危险。
意见建议:你好,高血压常见的症状即为头疼,周身无力,建议尽快去医院诊治,口服适合的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其次改善生活行为:如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等。
有用0
相关问答

高压130,低压100,只要及时的处理,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
高血压的定义为同一天三次测量血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90mmHg。如果是年轻人患有高血压,需要注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
通过适量的锻炼、规律的作息、合理的药物治疗,一般可以使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间断性头痛高压160低压130应该及时采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可以到医院确诊后对症治疗,如果确诊为高血压是需要终生用药的。平时要低盐、低脂肪饮食。要禁烟、忌酒、避免情绪激动。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低压100mmHg高压130mmHg通常不是特别严重。
正常的人血压通常在90-140mmHg之间,低压在60-90mmHg之间。如果出现低压100mmHg高压130mmHg的情况,通常属于偏高的血压,但不是特别严重,不过也需要进行降压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多注意多休息,多运动,低盐低脂肪。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压130低压100属于二级高血压,是否危险需要看具体原因确定,如果不伴有或者伴有不超过两个危险因素,属于中危,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脂血症,年龄大于60岁,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如果伴有至少三个危险因素属于高危。尽量及早的做控制治疗去改善。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低压90mmhg高压130mmhg通常是正常的。
高压130mmhg通常属于正常的血压值,但如果收缩压超过140mmhg,则属于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血管弹性降低造成的。在出现高血压后,患者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习惯来调节,比如合理的作息时间,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钾离子。需要注意的是,低压90mmhg属于偏高,建议规律地监测血压,注意低压水平。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安静状态下血压达到低压90mmHg高压130mmHg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建议继续维持。
在非药物控制的前提下,一般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40/90mmHg),称为高血压。因此低压90mmHg高压130mmHg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不需要过度担心,也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建议在生活中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