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八月宝宝发烧39度,肚子还涨是咋了

会员38141774 0 已回复
一岁八月宝宝发烧39度,肚子还涨是咋了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进 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妇科人流,妇科炎症
已帮助用户: 13443
指导意见:一般可以服用护彤+阿莫西林颗粒来治疗,适当多饮水。也建议物理降温,就是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温方法。或冷敷,在额头、手豌 、 小腿上各放一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
有用0
关注
吴国旺 医师 梅州市梅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二级乙等
擅长:外科、尤其擅长骨折综合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80210
问题分析:你好,你现在的情况饮食要清淡的,到医院检查的,好明确的。
意见建议:建议你多喝温开水的,避免受凉的,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的。,
有用0
关注
王玉才 主治医师 柳林县贾家垣乡卫生院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中医科,尤其擅长体寒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35163
问题分析:宝宝现在发烧39度,这是严重高烧的现象,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现象。你现在最好给宝宝服用退烧药来退烧治疗。至于肚子胀一般考虑多余高烧有关,可能是一种胃肠型感冒的症状。
意见建议:你可以给孩子服用美林,布洛芬等退烧药来治疗。如果不行就打退烧针。对于肚子胀,可以该孩子服用小儿鸡内金散,和小儿吗丁啉口服液来治疗,很快就会好转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八月宝宝发热建议及时就诊,对症服用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通常来讲,细菌,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衣物单薄导致的着凉受风,或胃肠功能较差等都会导致宝宝发热。建议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明确病因,如果是细菌感染,可以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如果有病毒感染,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如果是单纯的积食发热,可以用手轻揉宝宝的腹部,同时服用益生菌等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度,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平时要多给宝宝喝温开水,还要注意保暖。需注意的是,所有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孩子是由于体内存在急性细菌以及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条件不允许,先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可以将干净毛巾用温水浸湿,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和腘窝,用医用消毒酒精擦拭孩子的手心和脚心。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通常情况下,宝宝如果发烧,建议不要做推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发烧是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现象,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手脚冰凉、头热、头痛等,宝宝因为发烧身体不适,如果此时再做推拿,可能会加重宝宝的不适感,因此小宝宝如果发烧,建议不要做推拿。
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宝宝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来帮助宝宝退烧,比如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宝宝发烧,家长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降温。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使用药物:宝宝发烧,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宝宝使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清开灵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宝宝发烧,家长应注意及时给宝宝添衣,给宝宝多喝热水,注意保持宝宝的房间温度适宜,以促进宝宝身体的恢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出现了发烧,并且呕吐的症状,很有可能是胃肠感冒或者是急性胃肠炎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的宝宝除了呕吐以外,还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可以应用蒙脱石散来进行治疗,孩子呕吐可以应用维生素b6。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通常情况下,一岁宝宝发烧39.5℃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一岁宝宝发烧39.5℃可以使用如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小儿退热栓肛塞。因为一岁左右宝宝,高热最常见的疾病为幼儿急疹,表现为高热,但精神状态良好,如果宝宝的体温恢复正常,且精神状态良好,还可以给予口服板蓝根颗粒进行抗病毒,但如果宝宝高热,经退热药降温后,降温效果差,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