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6小时后可能的病情变化及其依据

匿名 8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6小时后可能的病情变化及其依据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急性心肌梗死入急诊室治疗6小时后可能的病情变化及其依据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张海容 主治医师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 5029
问题分析:建议: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或分枝闭塞,
意见建议:导致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此病多见年纪较大之人,是一突发而危险之急病,但在发病前多会出现各种先兆症状
有用0
赵国华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界屯村卫生所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
已帮助用户: 267480
指导意见:你好,心肌梗塞通常与冠心病有关的,是冠状动脉阻塞所致,是很危险的疾病,积极抢救与治疗有可能改善,病情稳定后应该考虑作介入手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尽快进行动脉再通,抢救心脏。如果病人能尽早的恢复,那么缺损的心脏就会减少,那么病人的预后就会更好。血管再通的方法有两种:1、给予患者进行消融;2、做PCI。严重的病人可以通过搭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来治疗。另外,在临床上,大部分的心肌梗死都是由冠心病所造成的。因此,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凝剂主要是低分子量的肝素。另外,还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和其他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比如:拜阿司匹林、博立维等。他汀是调脂的主要药物,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指征有两种:
1.狭窄程度:70%或更高时,应采用支架,因大部分病人的动脉已被彻底阻塞,需要进行介入手术,少数病人可以自行溶解。由动脉本身的抽筋所致的心肌梗死,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干预。
2.血管的狭窄部位:如果是血管的末梢、小分支,90%以上的血管阻塞,可以不做手术,但如果是左侧的血管,50%的血管阻塞,需要进行手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手术,如果血管病变严重,可植入支架,必要时行搭桥手术。同时要给予患者安静卧床休息,心电监测,定期复查心肌酶、心电图,完善心脏彩超。同时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培哚普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等药物综合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讲,心肌梗死须经全方位系统治疗以保护与维护心脏功能。
首先要用双联抗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以阻止梗死面积增大和心肌缺血范围减小。住院后需心电监护并对严重心律失常及时治疗。然后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打通血管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心梗患者救治率。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以强化监测为主,病人应卧床休息,止痛,并进行血管再灌注。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溶栓和冠状动脉的急救措施。同时还要进行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类的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可以用于临床。在此期间,最主要的是对心肌进行再灌注处理,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区域,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酶改变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发生改变的是肌红蛋白,它可以在1个多小时内监测到,4-8个小时后达到高峰,12-36个小时。在发生后2-4个小时内,肌钙蛋白I会出现明显的增高,峰值在12-24个小时,5-10个工作日。在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后2-4个小时内,肌钙蛋白T会出现明显的增高,峰值一般是24-48个小时,一般在1-2个星期左右。肌酸激酶同功酶的上升比较缓慢,一般在发病后3-4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现,一般在10-24个钟头左右,一般会在2-4个工作日左右。肌酸激酶在发生后6~10个小时内呈上升趋势,峰值为12~24h,3~4d。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