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胎动的问题怀孕六个多月,在医院做完彩?关于...

会员25151304 22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关于宝宝胎动的问题怀孕六个多月,在医院做完彩?关于宝宝胎动的问题怀孕六个多月,在医院做完彩超之后,就没感觉到胎动啦,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都说胎心很正常,我都不明白我为什么感觉不到胎动。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恩川 医生会员 范庄恩川门诊皮肤科 个人诊所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57507
问题分析: 您好,孩子不是总是动的,24小时内胎动在10-20次之间都是正常的
意见建议:1.您可以用本子记录一下,现在月份不是很大呢,所以胎动会在20次左右,2.随着月份增大胎动会减少,24小时在10-20次之间都是正常3.孩子不是总在动的,所以您不用太担心,4.您也可以去医院监测胎动,这个是比较准确的。
有用0
关注
梁振江 城关医院妇产科
擅长: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 83425
问题分析: 胎动,指的是胎儿在子宫腔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宫壁的,即从第5个月开始母体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儿在子宫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胎动的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表示胎儿的安危。正常明显胎动1小时不少于3~5次,12小时明显胎动次数为30~40次以上。但由于胎儿个体差异大,有的胎儿12小时可动100次左右,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变化不大,即证明胎儿发育是正常的。
意见建议:意见建议: 计数胎动的方法:孕妇取左侧卧位,静心体会胎动的次数,胎儿每动一下记一次数,每日早、中、晚各记录1小时,3小时胎动的总和乘以4,则推算出12小时的胎动次数。若1小时胎动次数少于3次,或12小时的胎动次数少于10次,尤其是胎动消失时,是危险信号,应立即就诊,切不可延误,以免造成胎儿宫内窒息等后患。
有用0
相关问答

怀孕四个半月没有出现胎动的感觉,可以到正规的医院做B超检查看,胎心,胎儿,胎盘,羊水情况,如果发育正常的话,是不必太担心的,一般在五个月左右会出现胎动的感觉,平常是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增加营养。怀孕期间是需要定期做产检,少吃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活动的空间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宝宝也还比较小,所以胎动会比较明显一些,其次很多宝宝都是晚上动得比较多,所以目前来讲是正常的如果胎动次数超过40次,考虑是胎动过于频繁,有宫内缺氧的可能。要及时进行腹部彩超的检查,进行吸氧的治疗,还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胎动就是宝宝在宫腔内四肢活动时触碰到子宫壁形成的,一般孕18到20周时孕妈会明显感觉到宝宝有胎动。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宝宝胎动的次数、频率与强弱,了解胎儿在宫腔内的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宫内缺氧。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怀孕后期胎动少的现象,是属于正常的妊娠状态。因为在孕晚期阶段,胎儿快速发育后,会导致宫内活动空间减少,加上已经入盆的情况,自然就会有局限性而引起胎动少。
怀孕晚期尽管胎动会比较少,但也会有一定的胎动规律,建议孕晚期要留意胎动频率,以防止宫内缺氧问题的发生。孕晚期要注意饮食营养的摄入要充足,适当增加散步等运动量,定时产检。

周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肿瘤,妇科炎症,不孕症,计划生育,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卵巢囊肿,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息肉,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宫颈病变,外阴炎

现在宝宝胎动较频繁,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怀孕七个月以后胎儿长大活动有力,而且子宫体积增大以后,羊水量也比较多,这时候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范围比较大,而且胎儿本身的活动能力也比之前明显,所以就孕妇会感觉到,宝宝胎动比之前有明显的频繁和活跃。一般这种胎动频繁和活跃的情况会持续到34周左右,然后才会慢慢减少。

周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肿瘤,妇科炎症,不孕症,计划生育,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卵巢囊肿,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息肉,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宫颈病变,外阴炎

在妊娠20周的时候,也就是怀孕5个月的时候,孕妇可以在下腹部较清晰的感觉到胎儿在宫腔内活动,也就是胎动。胎动随着孕周的增加会更为明显,在28周以内逐渐胎动的频率比较多,因为宫腔内的空间较大而胎儿较小,时候孕妇会感觉到较为明显的胎动。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