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脸上被跳绳弄伤了,用啥药好

会员25143947 8 已回复
小孩脸上被跳绳弄伤了,用啥药好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陈刚 医师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外科、骨折、
已帮助用户: 26422
问题分析: 可以先用碘酊进行消毒、然后外用百多邦药膏外涂,注意别沾水就行,过几天就会自己好的
有用0
关注
王庆松 医师 冠县甘屯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
已帮助用户: 38128

意见建议:您好,可用碘伏擦拭,外涂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注意避免搔抓和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就可以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跳绳可以促进小孩发育生长、提高记忆力、培养平衡和节奏感,但是容易扭伤受伤、心脏负荷较大。
跳绳是全身运动,人体各个器官和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同时受到锻炼和发展,所以长期跳绳可以防止胃病,如肥胖、失眠、关节炎、神经痛等症状。同时医学专家认为,跳绳训练人的弹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发力,同时可培养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顽强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运动之前一定要注意进行热身运动。因为运动时需要很大程度上运动到手、脚关节,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手腕、脚踝、肩部、肘部关节的热身,否则很容易出现扭伤。
建议:跳绳和其他体育锻炼一样,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的,不要一次跳很多导致肌肉疲劳,影响孩子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场地的安全,摔倒的情况可能是肌肉力量不够的太多。所以要现场旁边进行看护进行。

王志新主任医师儿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呼吸道感染。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及哮喘。 消化道相关便秘腹泻及消化不良。

问题分析:你好,孩子眼睛被小管弄伤,眼睛发红是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眼压高引起的。夜间是平躺着症状是稍微严重些。
指导建议:建议继续滴眼药水,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再去眼科复诊一下。

廖文婷主治医师儿科桂阳妇幼保健院已帮助用户:2681
擅长:本人擅长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于2019年获得全科医生证,对全科的疾病治疗也比较熟悉。

脸上被擦伤了是小部分是不会留疤的,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饮食清淡,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伤口恢复。其次在生活方面要注意防晒,减少色素沉着。也可以配合用一些防止疤痕形成的药物。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跳绳一般不能够减到脸上的脂肪,只能够起到辅助减肥的作用。脸上的脂肪比较多,只是通过跳绳的方式并不能够达到完全改善的效果,只能够起到辅助的作用。想要快速的达到减肥的目的,通常可以采取抽脂的方式进行改善,通过抽脂能够将脸部多余的脂肪抽出,并且不会对脸部造成损伤,在抽脂之后也能够使脸部形状比较完美,还能够增加整体的美观。在抽脂之后需要做好护理工作,尽量不要吃急性食物,以免导致不良反应。

鲍世威副主任医师整形美容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68
擅长:擅长各类整形外科疾病的诊治、美容外科手术及激光治疗,包括:面部美容手术,如个性化重睑术、眼角开大术、隆鼻术、眼袋切除术;微创注射美容:肉毒素除皱瘦脸,玻尿酸注射;假体隆胸术;脂肪注射隆胸术;酒窝再造术;体表肿瘤的切除及修复;增生瘢痕及瘢痕疙瘩治疗;微创腋臭根治术;吸脂塑形术;激光祛痣、激光脱毛、光子嫩肤、点阵激光祛痘痕等。

跳绳一般是会瘦脸上咬肌,但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跳绳属于一种常见的运动,进行运动以后可以减少局部脂肪堆积,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对于瘦咬肌能起到辅助效果,如果想要改善患者咬肌肥大症状,可以通过注射瘦脸针的方式来进行改善,注射以后能够起到阻断神经的作用,使局部的肌肉快速的萎缩从而来改善症状。出现咬肌肥大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是长时间的嚼口香糖等原因引起,会影响到面部的美观。

段伟强主治医师整形美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1.面部美容(双眼皮,眼袋,上睑下垂,隆鼻等);2.耳畸形矫正和耳再造;3.微小切口腋臭切除术;4.面部瘢痕整形修复和美容;5.脂肪抽吸和脂肪填充;6.注射美容术;7.先天畸形矫正 。

跳绳多数是不会瘦脸上咬肌的,通常可以采用注射瘦脸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咬部肌肉多数是由于局部肌肉比较发达引起的,跳绳通常能够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和脂肪,但是瘦咬肌的效果通常会不太明显,如果想瘦咬肌,通常可以采用注射瘦脸针的方法进行治疗,注射瘦脸针通常能够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传导,从而使局部肌肉出现了萎缩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合理调整饮食,避免吃一些过硬或者韧性较强的食物,而且要注意口腔卫生。

吕仁荣副主任医师整形美容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17
擅长:乳房的整形与重建、腹壁的整形与体型雕塑,头面部美容整形、面部血管瘤及色素痣和瘢痕的修复和烧伤后期的整形与修复及唇裂和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等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