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率是每分钟60-68次有停跳的情况这是心脏病吗

会员25085264 6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的心率是每分钟60-68次有停跳的情况这是心脏病吗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强 江苏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心肌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已帮助用户: 55
问题分析: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心律失常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2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疾病。
意见建议:建议您去医院做个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除外恶性的心律失常及心脏实质性疾病。
有用0
关注
张俊婷 山东省中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高血压、输尿管结石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2268
问题分析:你好,对于这种情况暂时不用担心,正常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所以处于这个范围的都是正常心率
意见建议:但是如果有心脏有长间歇或者停搏就要检查一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如果存在停搏较多或者长间歇大于三秒就要安装起搏器
有用0
关注
沈乃澎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消化道、生殖
已帮助用户: 14866
问题分析:这个情况应该是正常的心率,你说的可能是有早搏的情况,一般一分钟低于3次是可以得。
意见建议:但是最好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看看,最主要的是排除心脏的器质性病变。
有用0
关注
于新苗 新密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中医科 二级甲等
擅长:妇科疾病、皮肤病、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559
问题分析:你好,正常的心率是60---80/分,偶有停跳的情况,这要看你平常有没有心慌、气短、胸闷等情况,有的话还是去做个心电图,或者心脏彩超看一下比较好。
意见建议:建议平常注意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做检查以明确诊断。
有用0
关注
徐挺挺 湖北中医院心理诊所
擅长:心理疾病和外科学
已帮助用户: 24042
问题分析: 患者朋友,你好,你要引起重视,心脏病可以通过按摩进行治疗。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意见建议:你的情况我建议,推荐你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效果非常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如果检查出来指标正常,那么就不是心脏病,心率快跟多方面因素有关,贫血或者是心情紧张,劳累,剧烈运动以后都有可能会出现心跳快的,那如果经常出现心跳快也可以考虑调理下。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1.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低脂、低糖的食物,尽量不吸烟不喝酒,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超过三百毫克;2.需要戒烟,吸烟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曾有人说心血管病人吸烟等同于追逐死亡,冠心病如果戒烟,死亡率可以降低36%;3.适宜的运动,缺乏运动是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比常运动者高出两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锻炼方式。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病,累及心脏瓣膜。二尖瓣狭窄和功能不全是二尖瓣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晚期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死亡。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平时多注意保养是不会死的,注意平实的注意事项,记得不要忘记吃药。注意保养,休息,合理饮食,健康生活,加上药物的保护,对生命没有威胁,平时也要适量运动,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应该是一种心律失常,建议先做一个动态心电看一下,主要是抓住那一时段的心律失常。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日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饮食必须要均衡,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些水果和蔬菜。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通常情况下,心率114次/分可能是心脏病导致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的正常的范围一般为60-100次/分,而患者所测的心率为114次/分,存在异常的情况,可能是心脏病导致的。
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患者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休养,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多喝热水,促进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