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症能活多久呢?

会员16589511 44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肌肉萎缩症能活多久呢?有个亲戚两年前得了肌肉萎缩瘫痪,现在卧病在床了,生活自理都需要他家里人来,这肌肉萎缩症能活多久啊?
医生回答共1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耀胜 医师 内科
擅长:运用中医药的丸、散(面子药)、酒剂治疗多种精神疾病
问题分析: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
意见建议: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有用0
李银龙 山东齐鲁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胆石病,风湿性关节炎
已帮助用户: 74809
问题分析: 你好!患者如果早期治疗肌肉萎缩的话,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危害的
意见建议:坚持体育锻炼,自我按摩以增加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应适度,不可过劳。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可多食鱼类、蛋类、鸡肉、瘦猪肉等,但不可太过
有用0
冷贵生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脑瘫,脑萎缩,帕金森,癫痫病,肌营养不良,肌肉萎缩...
指导意见: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神经肌肉疾肥大。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有用0
关注
张清伦 副主任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脑出血,脑积水,脑瘤
已帮助用户: 306278
指导意见:肌肉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有用0
关注
王骞 安徽歙县新溪口乡育林村卫生室外科 一级丙等
擅长:蜂窝组织炎,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
已帮助用户: 277184
指导意见:你好,基本难以完全预计的,一般情况下建议看医生检查,及时护理,预防并发症,也是很重要的。护理按摩试试。
有用0
李晓红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脑瘫、脑发育不良、脑萎缩、帕金森、脑外伤后遗症及神...
已帮助用户: 14576
指导意见: 一、肌肉萎缩症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而引起的疾病,因此调节肢体气血和恢复肢体功能就成了关键,肢体活动可以通过平时的锻炼慢慢地恢复。
二、肌肉萎缩能活多久,肌肉萎缩最多见的就是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神经源性肌肉萎缩主要是脊髓的神经元细胞发生了病变而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也会出现肌肉萎缩,有的人称它为继发性,到了晚期就是废用性萎缩,不及时的治疗它可以引起很多综合症。

  三、肌肉萎缩能活多久,患者平时一定要严格的预防感冒、肠胃炎,因为患者本身的免疫力就低,如果遇到感冒会加重病情,使得治疗变得更困难,有时候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有用0
张天丰 主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医院内科
擅长: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肉萎缩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
问题分析:您好,鉴于本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致残率高,因此早期治疗,制病情发展,可提高生存质量,特别是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更要引起注意,及早检查诊断。 以上就是对手部肌肉萎缩的治疗方法进行的介绍,希望对于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正确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是康复的关键。
意见建议:建议您及时去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查明病因针对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有用0
彭胜 医师 内科
擅长:头面部疼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
问题分析: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意见建议:对肌肉萎缩的治疗,中医以辩证治疗为原则,认为应辨清虚损脏腑,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佐以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理气化瘀通络。扶正以健脾益肾为要,贵在辩证精当,疗程要长,缓缓图功,以时间来换取疗效。早期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中期重在补脾益肾,后期滋养肝肾,养阴益气为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建议病人使用中西医方法治疗,采用中医药物配合多种和护理仪器的治疗方法,帮助药物直达病灶,恢复神经组织,从而使肌肉组织得到修复。
有用0
关注
李耀宏 医师 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擅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过敏疾病
已帮助用户: 136767
指导意见:可行物理疗法,如增加肌力锻炼、步行训练、温浴、推拿、按摩等。应用B族维生素,且B1、B6、B12联合应用。同时可以 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饮食宜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钙、锌,瘦肉、鸡蛋、鱼、虾仁、动物肝脏、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黄花菜等可适当多食,少吃或忌食过辣、过咸、生冷等不易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
有用0
孙兆林 医生会员 山东省省立医院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9621
问题分析: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意见建议:现在医疗界较为推崇的靶向修复针对肌肉萎缩的治疗效果不错,而且规避了传统治疗的很多弊端,能快速有效地解决你的问题。建议到专业的肌肉萎缩医院进行咨询,找到适合你的治疗方法。
有用0
关注
费扬 铁力农场社区诊所皮肤科
擅长:皮肤过敏
已帮助用户: 33202
问题分析: 你好,患了这肌萎缩应该格外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强行功能锻炼,
意见建议:可通过中医中药的补肾活血的方法来治疗.注意局部按摩也是很有必要的,顺祝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肌肉萎缩症主要考虑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递质出现传导异常有关,临床生存期在2-10年,部分患者由于病情比较迅速,考虑生存期比较短,有的人甚至不超过半年。形成肌肉萎缩并没有明确病因,部分患者是由于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炎症导致。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肿瘤,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肿瘤,胆管癌,腹膜后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脾脏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别是腹腔镜微创手术。

一般如果出现肌肉萎缩的话,可能对生命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在出现肌肉萎缩症之后可能会存活很长时间,但是如果肌肉萎缩比较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出现生命危险。

张博副主任医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全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交叉韧带重建及肩袖修补等IV级关节镜手术

一般如果出现肌肉萎缩的话,可能对生命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在出现肌肉萎缩症之后可能会存活很长时间,但是如果肌肉萎缩比较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出现生命危险。

张博副主任医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全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交叉韧带重建及肩袖修补等IV级关节镜手术

通常情况下,髌骨骨折肌肉萎缩一般7-8周可以恢复。
髌骨骨折后,患者的股四头肌会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肌力降低,其周径可能会比健侧缩短2-3cm,这是一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积极的功能锻炼来恢复。由于髌骨骨折的愈合周期是7-8周,在骨折痊愈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功能锻炼,正常情况下至少要6-1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水平。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骨折后肌肉萎缩锻炼一般6个月左右即可痊愈。
患肢外观出现了畸形,同时还有的症状就是疼痛,按压骨折的地方疼痛加重,这些情况都说明脚骨折已经发生错位了,但是由于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导致后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关节僵硬或者功能障碍等。骨折后肌肉萎缩锻炼适时开展有关运动,一般6个月左右即可痊愈,必须指出,绝对不能强制运动,由于强行进行功能锻炼,可使骨骼肌肉产生疲劳,对骨骼功能恢复,肌肉再生与修复不利。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若骨折后引起废用性肌肉萎缩,则约4周可基本复原,严重者具体时间是无法预知。
如果出现了撕裂伤或者韧带损伤等软组织的破坏的话,也很容易导致发生习惯性脱位,必须进行足够的主动功能锻炼,以及某些骨折并发症所致肌肉萎缩等,例如,神经或者血管损伤引起肌肉萎缩,这一状况的康复是十分缓慢的,具体时间是无法预知。所以,对于骨折后出现的废用性肌无力应该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另外对于那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畸形以及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被动运动来完成康复治疗。所谓积极锻炼,是指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该区域肌肉收缩松弛,逐渐增强肌肉力量,因而使肌肉体积增大,并实现外观全面还原。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