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可以治疗的好吗?

会员19335324 36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重症肌无力可以治疗的好吗?我身高167cm,体重80g,偏瘦,很少锻炼身体,身体一点力气也没有,连普通的饮料瓶都没力气打开,蹲下后起不来,双脚跨台阶或者走楼梯都上不去,要依靠扶手才能勉强撑着上去,像七八十岁的老人一样,已经有两年多了,一直以为是缺少锻炼,查资料才知道好像这是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个病怎么治疗?能治好吗?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徐继森 副主任医师 益都中心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症的诊治。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劳晨轻暮重、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后减轻为特点。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和呼吸肌。严重者球麻痹。受累肌肉的分布因人因时而异,而并非某一神经受损时出现的麻痹表现。本病应称为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通常简称重症肌无力。
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的传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三种方法都能对重症肌无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都存在很多弊端,长期服用药物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物理治疗只能起到辅佐作用、手术治疗费用高且存在高风险。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慎重。目前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方面生物疗法效果很不错,你不妨咨询了解一下
有用0
张守顺 主任医师 济南106医院内科
擅长:脑瘫、脑萎缩、帕金森
已帮助用户: 2095
问题分析: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劳晨轻暮重、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后减轻为特点。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和呼吸肌。严重者球麻痹。受累肌肉的分布因人因时而异,而并非某一神经受损时出现的麻痹表现。本病应称为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通常简称重症肌无力。
意见建议: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的传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三种方法都能对重症肌无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都存在很多弊端,长期服用药物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物理治疗只能起到辅佐作用、手术治疗费用高且存在高风险。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慎重。目前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方面生物疗法效果很不错,你不妨咨询了解一下
有用0
相关问答

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完全的治疗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病情。重症肌无力症治疗时间要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这属于神经肌的疾病引致肌肉颤动、软弱及容易疲劳。这是一种自我免疫系统的紊乱。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重症肌无力是可以治疗,大部分重症肌无力的预后都比较好,只有一小部分经过治疗后能够完全缓解,大部分可以药物能够改善症状,绝大多数疗效良好的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多数人生存期较长,达到数年到数十年。重症肌无力靠药物维持,病程中呈现复发与交替出现。眼肌型、轻度全身性和中度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预后良好,病程较长。急性重症型和迟发重症型肌无力,各型发生了肌无力危象,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寿命明显缩短。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多数重症肌无力能治好,单纯眼肌型的重症肌无力用药物调理能治好,伴有胸腺瘤,甲亢等疾病可通过合理的治疗得到临床缓解,胸腺瘤需把胸腺或胸腺瘤切除,甲亢导致的自身免疫紊乱需用抗甲亢的药物。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可以选择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针灸的位置有很多,例如攒竹透睛明、鱼腰、瞳子寥、四白穴、承泣穴、球后穴还有养老穴等都可以作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针灸穴位。针灸主要是先通过辨证分析病情,再选择针灸位置。比如如果属于脾虚湿阻型,则可以选择远端补肾的穴位来进行治疗。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