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慢性肥厚性鼻炎

会员17707578 20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打鼾,慢性肥厚性鼻炎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吃药要吃多久?做手术有伤疤吗?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高香红 医师 昌乐县红河镇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 26928
问题分析: 你好,如果是慢性肥厚性鼻炎引起的打鼾,引起夜间呼吸困难的话建议手术
意见建议:目前的手术治疗基本上鼻镜介入治疗的都是微创手术,不会留下疤痕的,吃药管用,你这个情况
有用0
关注
李佩佩 葫芦乡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20121
问题分析: 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有可能引起头痛,造成健忘。
意见建议:建议服用扑尔敏、霍胆丸或者使用中药李氏灵坤膏、鼻炎片等。也可以选择在鼻内窥镜下做低温等离子微创手术.
有用0
关注
毛葵光 湖南省桃源县芦花潭乡观音岩村卫生室中医科 一级丙等
擅长:中医内妇儿科,伤寒
已帮助用户: 5647
问题分析: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鼻科疾病,由于慢性鼻炎引起。
意见建议:建议可试试中药及一些外用制剂,最好手术治疗,手术在鼻腔内进行,不会遗留疤痕。
有用0
孔静 医生会员 山东中医药大学妇产科
擅长:消化不良,妇科
已帮助用户: 14394
问题分析: 慢性肥厚性鼻炎不可乱用药,否则可能造成药物性鼻炎,治疗起来,就更加困难了。也不能盲目使用手术治疗,
意见建议: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而且往往不能彻底,且患者出血多,痛苦大,很多手术还需要在口内及鼻面部做切口,术后留有瘢痕。对鼻腔粘膜组织损害大且易复发
有用0
梅莹 医生会员 新郑市康复医院皮肤科
擅长:皮肤病、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13344
问题分析: 你好,可以局部使用血管收缩剂治疗,如果治疗作用不大可以采用硬化剂注射或选用镭射、微波、射频治疗。药物治疗治疗比较容易复发,药物要用多久炎看看病情情况。
意见建议:病情顽固的话建议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建议你带到医院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粘膜下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以及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等。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慢性肥厚性鼻炎可以用中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药物治疗效果差,要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中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以选用苍耳子散,祛风散寒。如果是风热型鼻炎可以去掉白芷、蝉蜕,加用桑叶、银花、黄芪等。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慢性肥厚性鼻炎局部治疗的目的视各阶段的病变而异,在鼻黏膜肥厚,但无明显增生的阶段中,力求恢复鼻黏膜的正常功能,如已有明显增生,则应以减轻鼻部症状和恢复肺功能为主。早期可以、激光治疗、冷冻疗法等方法使局部黏膜下产生瘢痕组织,缩小鼻甲。黏膜肥厚者应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切除的黏膜原则以不超过下鼻甲的1/3为宜。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主要的症状就是鼻子堵,单纯性鼻炎交替性的,晚上睡觉换着堵不一样,白天晚上都堵,堵得很厉害,两个鼻子都堵,因此患者很难受,鼻子堵着,缺氧很难受,鼻子里边鼻涕往往这时候不多,而是以鼻子堵为主要症状。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扁桃体的肥大,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一个鼻综合的弯曲也有可能导致。应该来说就是去当地的三甲公立院的五官科,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一下。必要,可以选择手术进行治疗的。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孕妇打鼾可能是肥胖、鼻炎等原因引起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孕妇在孕期有明显的体重增加,或者是摄入过量的营养素导致身体发福,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变得更加狭窄,从而导致睡眠时打鼾。此外,如果孕妇出现鼻腔、鼻窦炎症、过敏等病症,可能会引起鼻腔粘膜肿大,导致出现睡眠时打鼾、张嘴呼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在怀孕期间,孕妇不要过度进补,主义控制体重,可以适当进行身体锻炼。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