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尿崩症的症状跟治疗方法有哪些

会员13965911 58 已回复
我是中枢性尿崩症患者,2000年经沈阳医大确诊,西药维持至今已经用药五年。请问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治疗此病?我该怎么办呢中枢性尿崩症的症状跟治疗方法有哪些
医生回答共6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吴丽萍
擅长:外科其它、前列腺、男性不育
已帮助用户: 8166
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神经垂体暂时性或慢性疾病使血管加压素缺乏,其特征是排泄大量极稀释尿和烦渴.针对病因治疗,如是肿瘤可手术切除,服用鞣酸加压素弥凝氢氯噻嗪,如果是肿瘤,手术切除后症状可以缓解,不需要常年服药,如果不明原因需要常年服药.注意电解质的变化.
有用0
袁臣绪 儿科
擅长:抽动症、手足口病、血管瘤
正常情况是肾小管接受抗利尿激素的支配,从肾小球滤出的尿液中重新回收水分,但尿崩症患者则不能,只能排出清稀的尿。 这个病不是绝症,只要我们精心护理一定会恢复的很好。
有用0
医生
擅长:甲亢、肿瘤科痛风
辨证当分为阴虚燥热,但应区别孰轻孰重,这是由脑炎、慢性特发性黄瘤病、脑肿瘤、外伤等所引起的。另一种尿崩症是肾脏的肾小管有病变,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
有用0
萧遥天 内科
擅长: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疾病
治疗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固肾缩尿为为法,若阴伤及阳者,鉴于益气温阳。治疗原则: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健脾补肾、补气生津
有用0
范哲一 内科
擅长:脑萎缩、癫痫病、帕金森
腰膝酸痛、肢体麻木、心悸怔仲、大便秘结或五心烦热,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甚者神昏谵语、昏睡不醒等临床表现。滋阴助阳、益气固涩。
有用0
孙宗翰 五官科
擅长:口臭、五官科综合
尿崩症一烦渴狂饮、尿频量多为主要特征,病程久者可伴体形消瘦、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皮肤干燥、毛发枯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耳鸣耳聋
有用0
相关问答

尿崩症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肾脏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从而肾小管不能正常产生重吸收作用,合成的原尿以及其中的营养物质无法回到体内,排出体外,从而体内代谢失衡,导致排尿异常。尿崩症的主要表现有:饮水增多、排尿频率增多、尿量增多,并且还会出现头痛头晕、营养不良、精神异常、高热或者低热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张聪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尿崩症一般可以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它的临床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一般来说,尿量需要超过2500毫升每天,夜尿显著的增多,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超过十升每天。尿崩症一般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者是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

张聪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尿崩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多尿、烦渴、多饮。患者通常因为夜尿增多就诊,儿童尿崩症患者常常表现为夜间遗尿。中枢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患者的每日尿量基本稳定,逐日尿量变化较小,血钠和血渗透压水平偏高,患者往往喜饮凉水。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多尿为尿崩症病者最显著的症状,病者一般起较急,日期明确。尿量超过2500ml/d,并伴有烦渴和多饮。夜尿显著增多,尿量一般在4L/d以上。凡有烦渴、多饮、多尿及低比重尿者应考虑本病,必要时可进行血尿渗透压测定和禁水-加压素试验,常可明确尿崩症的诊断。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指导意见:你好,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 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 尿崩症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原因是肾细尿管的再吸收受到影响。

李振医师其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已帮助用户:7717
擅长:重症肌无力危象,高钾血症,高钙血症,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脊髓挫伤,帕金森病,肾功能衰竭

问题分析:您的血钾指标是稍微偏低一点。不一定是尿崩症,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可以进一步检查,比如做尿常规化验。
指导建议:如果有电解质水平失调,尿路感染的话也会有这方面的症状,可以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找一下原因,再进行相关治疗。

陶丽萍主治医师内科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71326
擅长:高血压脑病,老年急性动脉栓塞,老年人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后遗症,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腔梗,老年人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