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北京的名中医

会员7480982 2岁 已回复
全部症状:高热惊厥
发病时间及原因:
2011年7月2日因高热(喉咙红)惊厥一次,10月20日高热(喉咙红)中午、五点多、六点多没有及时退烧各惊厥一次。
治疗情况:7月2号吃退烧药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血像不高,体温控制在38.5度以内,没有再惊厥;10月20日血像高,儿童医院打头苞和
退烧药三天,后吃头苞药两天,吃羚羊角口服液四天,第一次打掉针时加了降脑压的药,这几天体温控制在39度以下,没有再惊厥。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黄清 湖南省中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骨科、胃肠道疾病
已帮助用户: 46620
病情分析:你好,对于小孩的情况,是由于体温过高造成脑功能失常造成的,目前治疗上主要是进行消炎治疗,同时要增强小孩的免疫力
意见建议:
有用0
关注
赵跃成 梨园屯卫生院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自汗盗汗,便秘,胃痛
已帮助用户: 309943
指导意见:你好对于这样的情况考虑可能是发烧炎症感染引起的脑部损伤的表现需要就医指导做好消炎处理同时需要使用营养药物修复调理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方法,首先是进行吸氧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会引起大脑的缺氧,此时进行吸氧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脑部缺氧引起的损伤。其次是给小儿静脉用药,首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比如安定或者咪达唑仑。最后,是采用灌肠的方法,可以给小儿应用水合氯醛进行灌肠,从而也能起到良好的止惊、镇静的作用,这些治疗都需要遵医嘱。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小孩高热惊厥之后大概3-4个小时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时间不是固定的,具体的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如果孩子发烧惊厥情况比较严重,或者是体温高于39度,一定要及时合理的给宝宝降温处理。
如果温度特别高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进行肌肉注射退烧针,或者是进行静脉滴注输液来进行退烧。同时还应该要注意让孩子多喝水,促进排泄,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孩子有高热惊厥的时候,要多注意孩子的体温,当孩子抽搐时,需要做解痉治疗,由于感染的情况存在,应当积极的控制孩子的炎症,平时注意,多做一些积极治疗,配合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小儿高热惊厥时,家长需要进行以下几步处理:
此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应迅速将孩子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患儿衣领,观察口腔内是否有分泌物,如果有分泌物,一定要擦去,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可以先进行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毛巾擦拭或者是用冰袋降温;如果使用退烧药物治疗,则需谨慎,如果患者还在持续抽搐的过程当中,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误吸,甚至是窒息;如果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应立马拨打120或者自行送医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儿高热惊厥和癫痫不一样。
癫痫则为无诱因发作和反复发作,可以显示自主神经,意识和精神障碍。在儿童时期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短暂而频繁的四肢或头部肌肉强直性收缩,同时伴随着异常声音和抽动动作。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多样化,全身强直和抽搐、失失张力的症状。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就是热性惊厥,也称为小儿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发作均与发热有关,是伴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痉挛,临床表现典型的是强直-阵挛性发作,为儿科常见疾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惊厥病症,但一般都有很好的预后,通常在六到三岁之间发生。
小儿高热惊厥通常是因为高热未止、遗传等因素导致的,高热惊厥可以通过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引起惊厥的器官或代谢异常,而得当诊断的。6岁之后,惊厥会因为大脑的发育完全而得到改善。通常是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症状。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