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青风藤

核准日期:2007年03月14日

收藏

药品名称:

青风藤 药典

CAULIS SINOMENII 药典

Qing Feng Teng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祛风湿药 >> 祛风寒湿药

古籍出处:

《本草纲目》

基原: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及毛青藤S.acutum(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ils.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秋末冬初采割,晒干。切片,生用。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常微弯曲,长20~70cm或更长,直径0.5~2cm。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节部稍膨大,有分枝。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苦、辛,平。归肝、脾经。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苦燥,有较强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治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或风湿麻木,单用即效;亦常与防己配伍,加酒煮饮(《普济方》);或与红藤、防风、桂枝等同用;肩臂痛可配姜黄、羌活等;腰膝痛可伍独活、牛膝等。
2.水肿,脚气
本品通经络又能利小便,治上证均可单用。用于水肿,亦可与白术等同用;治脚气湿肿,宜随证配伍吴茱萸、木瓜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胃痛、皮肤瘙痒。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药酒中用。”
2.《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

化学成分:

本品藤茎及根含青风藤碱,青藤碱,尖防己碱,N-去甲尖防己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木兰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藤碱,豆甾醇,β-谷甾醇,消旋丁香树脂酚及十六烷酸甲酯等。

药理作用:

青藤碱有抗炎、镇痛、镇静、镇咳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心率、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输出量显著下降,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对心律失常有明显拮抗作用。青风藤总碱的降压作用迅速、强大,多次给药不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但青藤碱反复应用易出现快速耐受性。青风藤能抑制肠平滑肌的收缩,甲醇提取液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增强、肌张力增高;尚有一定的降温和弱的催吐作用。注射青藤碱,能使血浆中组织胺含量上升。

不良反应:

据报道,应用煎剂、片剂、注射剂时,部分病例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头昏、头痛、腹痛、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其中以皮肤瘙痒、皮疹发生率最高,极少数出现恶心、口干、心悸、休克。每次服药前30分钟服扑尔敏4mg或非那根25mg,可降低副反应或不出现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