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秦皮

核准日期:2006年10月04日

收藏

药品名称:

秦皮 药典

CORTEX FRAXINI 药典

Qin Pi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清热药 >> 清热燥湿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chinensis Roxb.var.acuminat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产于吉林、辽宁、河南等地。春、秋二季剥取,晒干。生用。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晒干。

性状:

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应用:

1.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本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同用(《本草汇言》)。
2.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2.《本草纲目》:“梣皮,色清气寒,味苦性涩,乃是厥阴肝、少阳胆经药也。故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有补也。”

化学成分:

苦枥白蜡树树皮含七叶素、七叶苷等香豆精类及鞣质。白蜡树树皮含七叶素、秦皮素。尖叶白蜡树树皮含七叶素、七叶苷、秦皮苷等。宿柱白蜡树树皮含七叶素、七叶苷、秦皮苷、丁香苷、宿柱白蜡苷。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七叶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奈瑟氏双球菌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对卡他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所含秦皮乙素、七叶苷及秦皮苷均有抗炎作用;秦皮乙素有镇静、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秦皮苷有利尿、促进尿酸排泄等作用;七叶树苷亦有镇静、祛痰、促进尿酸排泄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