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千里光

核准日期:2007年03月06日 修订日期:2011年01月26日

收藏

药品名称:

千里光 药典

Qian Li Guang

一扫光;眼明草;天青红;青龙梗;千里明;千里及;千里急;七里光;木莲草;九龙明;九龙光;九岭光;九里明;九里光;金钗草;箭草;黄花枝草;黄花演;黄花母;粗糠花;白苏杆;百花草;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清热药 >> 清热解毒药

古籍出处:

《本草图经》

基原:

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西等地。夏、秋二季采收,扎成小把或切段,晒干。生用。

药性:

苦,寒。归肺、肝、大肠经。

应用:

1.痈肿疮毒
本品苦寒,具有较强清热解毒作用。用于热毒壅聚之痈肿疮毒,可单用鲜品,水煎内服并外洗,再将其捣烂外敷患处,或与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若与白及配伍,水煎浓汁外搽,又常用治水火烫伤,此法也可用于褥疮及下肢溃疡。
2.目赤肿痛
本品苦寒入肝,清肝明目之力甚佳,《江西民间草药》单用本品煎汤熏洗眼部,治疗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或与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等配伍使用。
3.湿热泻痢
本品味苦性寒,又入大肠经,具有清利大肠湿热之功。用于大肠湿热,腹痛泄泻,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可单用本品制成片剂服用。
此外,本品尚能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用治湿热虫毒所致之头癣湿疮、阴囊湿痒、鹅掌风等,可煎汁浓缩成膏,涂搽患处。

功效: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遗》:“主疫气,结黄,疟瘴,蛊毒,煮服之吐下,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
2.《本草图经》:“与甘草煮作饮服,退热明目。”
3.《本草纲目拾遗》:“明目,去星障。煎汤浴疮疡。狗咬以千里膏掺粉霜贴之。治蛇伤。”

化学成分:

千里光全草含毛茛黄素,菊黄质,β-胡萝卜素。亦含生物碱,挥发油,黄酮苷,对羟基苯乙酸,水杨酸,香荚兰酸,焦粘酸,氢醌以及鞣质等。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福氏痢疾杆菌、志贺痢疾杆菌及卡他奈球菌尤为敏感;其各种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钩端螺旋体作用;其煎剂对阴道滴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还有一定镇咳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灌服千里光水煎剂,可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并可引起部分动物死亡,小剂量实验者,在病检时可见肝脏有轻度脂肪性变。据国外报道,千里光植物含有多种肝毒性生物碱,对肝脏有明显毒性,可致动物和人肝损害,甚至死亡。

不良反应:

本品口服时,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多等现象,也有出现过敏性药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