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拳参

核准日期:2007年3月14日 修订日期:2008年12月9日 2009年5月22日 2010年3月15日 2010年5月18日 2010年9月25日 2011年4月29日 2012年2月13日 2

收藏

药品名称:

拳参 药典

RHIZOMA BISTORTAE 药典

Quan Shen

紫参;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清热药 >> 清热解毒药

古籍出处:

《本草图经》

基原:

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的干燥根茎。又名紫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及湖北等地。春季发芽时或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除去须根。切片生用。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扁长条形或扁圆柱形,弯曲,有的对卷弯曲,两端略尖,或一端渐细,长6~13cm,直径1~2.5cm。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粗糙,一面隆起,一面稍平坦或略具凹槽,全体密具粗环纹,有残留须根或根痕。质硬,断面浅棕红色或棕红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苦、涩。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应用:

1.痈肿瘰疬,毒蛇咬伤
本品苦泄寒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消肿散结,故常用本品捣烂敷于患处,或煎汤外洗,治疗疮痈肿痛、瘰疬、痔疮、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证,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2.热病神昏,惊痫抽搐
本品苦寒入肝,镇惊息风,多与钩藤、全蝎、僵蚕、牛黄等配伍,用治热病高热神昏,惊痫抽搐以及破伤风等。
3.热泻热痢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痢,且兼涩肠止泻之功,可单独制成片剂使用,治疗赤痢脓血。湿热泄泻可配银花炭、白头翁、秦皮及黄连等同用。
4.血热出血
本品苦而微寒,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止血,常与贯众、白茅根、大蓟、生地等同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证。
此外,本品还能利湿,也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本草图经》:“捣末,淋渫肿气。”

化学成分:

拳参根茎含鞣质、淀粉、糖类及果酸、树胶、粘液质、蒽醌衍生物、树脂等。鞣质中有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尚含有没食子酸、鞣花酸。另含β-谷甾醇的异构体和葡萄糖等。

药理作用:

拳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动物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外用有一定的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