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检查手册 > 化学检查 > > 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

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

收藏

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介绍:

血液凝固后,继续置于37℃水浴中,观察血块溶解的时间,以测知纤维蛋白溶酶活性。

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正常值:

24h尚不溶解。

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异常亢进者,其血块常于数小时内溶解,严重者可于半小时内溶解。
升高:见于各种出血症患者。
降低:见于大量应用抗纤溶药物及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注意事项:

检查后:(1)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 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 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 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检查过程:

指端抽血,放入容器中自然凝固。血液凝固后,继续置于37℃水浴中。

相关疾病

暂无相关信息

閺堫剛鐝穱鈩冧紖娴犲懍绶甸崣鍌濃偓鍍熸稉宥堝厴娴f粈璐熺拠濠冩焽閸欏﹤灏伴悿妤冩畱娓氭繃宓� 閳癸拷 閺堫剛鐝俊鍌涙箒鏉烆剝娴囬幋鏍х穿閻€劍鏋冪粩鐘崇Ч閸欏﹦澧楅弶鍐6妫版鐠囩兘鈧喍绗岄幋鎴滄粦閼辨梻閮�

Copyright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