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是对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和血脑屏障有密切关系,可以反应多种疾病的征兆。
儿童:200-400mg/L。成人:150-450mg/L。
异常结果:(1) 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不高,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蛋白增高程度不一,通常为1-5g/L。一般在症状出现后的一周末蛋白开始升高,在第三周末蛋白含量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 可能是急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2) 蛋白增高,蛋白含量常在0.8-2.5g/L,有的高达9.5g/L,是慢性感染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3) 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0.4g/L以下者38.8%, 0.4-1.0g/L者45.7%,1.0g/L以上者15.5%,最高达到4.8g/L可确诊急性脊髓炎。(4) 蛋白早期轻度升高,1周后增至1.0-1.5g/L,持续3-4周后逐步恢复正常。可能患有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5) 蛋白定量每升数克至10余克,放置一旁可自行凝固,称自凝现象。一般阻塞越完全、阻塞时间越长、阻塞水平越低,蛋白含量就越高。肿瘤压迫性蛋白含量高,尤其是神经鞘瘤,其蛋白含量比其它肿瘤为高。是脊髓压迫症。(6) 脑脊液透明或呈毛玻璃状,标本放置数小时后有白色纤维膜形成。蛋白含量中度升高,约1-2g/L,也有高达5.0g/L,可确诊结核性脑膜炎(7) 细胞数正常而蛋白含量高则较符合脑室内或脑表现肿瘤及神经鞘瘤。(8) 蛋白含量高,这种情况在出血后2-3周仍可见到,是为蛛网膜下腔出血。(9) 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若有明显的升高,且无椎管梗阻,则提示神经根受累。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的人群。
不合宜人群: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检查前禁忌:需空腹抽脑脊液。检查时要求:儿童检查时可能会对检查产生害怕,需及时安抚与引导。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的处理。
(1) 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桌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2) 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点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以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3) 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逐层局部麻醉。(4)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5) 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d/分。若继续做qu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动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两侧颈动脉。正常时压迫颈动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动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加压力后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但是。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6) 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试管留标本。(7) 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8) 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部分性发作,急性全自主神经失调症,急性坏死出血性脑脊髓炎,脊髓梅毒,吉兰-巴雷综合征,不随意运动,下丘脑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手足徐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