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六个月发烧35.8摄氏度怎么办_快速问医生_免费咨询

会员30096058 0 已回复
宝宝六个月发烧35.8摄氏度怎么办_快速问医生_免费咨询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伟 主治医师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肺炎,佝偻病,儿童湿疹,手足口病,小儿厌食症,...
已帮助用户: 1456
问题分析:您好。正常腋测温度为36-37度,体温升高超过37度属于发热。体温35.8度不属于发热,
意见建议:建议您平时注意孩子保暖,避免着凉,多饮水,饮食要富有营养适时增减衣物。定时检查体温情况
有用0
相关问答

着凉后易导致身体免疫削弱,增加致病微生物入侵风险,出现发热的情况。患者需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当发热低于38.5℃时,可选择物理降温;当超过38.5℃时,建议搭配对症药物治疗。
发热症状轻微,低于38.5℃时,冷敷额头、酒精擦拭身体等方式可促进散热,注意在退热过程中做好水分补充,以免水电解质丢失。当发热超过38.5℃,属于高热范围,常与流感病毒感染有关,临床建议患者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尽早进行经验性抗病毒治疗。比如服用可威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这类常见的抗病毒药物,该药物是治疗流感的推荐药物,尽早服用可有效控制体内病毒感染,减轻患者因病毒所致发热、咳嗽等不适,药物起效迅速,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患者改善病症。

郭兮恒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195
擅长:睡眠呼吸障碍,鼾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胸腔积液

宝宝出现感冒发热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家长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来帮助宝宝散热退烧,有助于减轻症状,治疗感冒。
临床用于儿童退热的药物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家长也可选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葵花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能够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用药后起效迅速,可尽快帮助孩子退热,降低体温。同时,该药辅料添加较少,孩子用药相对安全,家长可放心给宝宝使用。
在药物治疗期间,可以通过热敷宝宝额头、睡前泡热水脚等方式来促进孩子新陈代谢,帮助汗液的排出,也可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来看的话,这个必须得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要求来进行判断的啊,但是呢,像这种情况建议您最好是检查一下核酸。
指导建议: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用太担心,应该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建议您要多喝温水多休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免疫力,服用一些感冒药,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做一些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调理。

胡白瑜副主任医师内科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30791
擅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急性上呼道感染,慢性咳嗽,变异性咳嗽,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老年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如果宝宝的体温是37度,其实不算是发烧,建议及时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
因为当人体腋窝的温度在36度到37.3度之间,就属于正常的体温。如果宝宝的体温达到了37度,家长认为比平时的体温稍微高一些,可能是由于宝宝衣服穿得过多,或者是温和环境太热,进而造成的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暂时性的体温升高的情况。
如果宝宝的体温达到37度,已经高于平时的体温,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同时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给宝宝知道了降低体温。

张雯副主任医师儿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及其它情绪障碍;厌食、便秘、腹痛等脾系疾病;小儿咳喘、鼻炎等肺系疾病;遗尿、紫癜等小儿杂病。

孕妇发烧38度一般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尽量不要盲目服用药物。
如果在怀孕期间有出现发烧38度的情况,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或者用退热贴贴于额头,能够有效改善发烧的现象,另外也可以适当喝些温开水,有助于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对于降温也能起到相应的疗效,但尽量不要盲目使用药物,以免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
另外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尽量避免受凉。

刘浩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从事于正常的生理产科及病理产科、合并症—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等合并内外科疾病,特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等危重症抢救工作。

儿童积食发烧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情况严重要及时就医。
积食到了发烧的程度,已经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消除发烧的根源,对症消除积食,恢复脾胃功能,最好是配合一些中成药治疗。中医治疗积食是本着标本兼顾的原则,以健脾和消食为治法,健脾治其本以固本,消食治其标以解急。
建议如果体温已经过高,必须要尽快的到医院治疗,也可以使用冰袋降温。

张雯副主任医师儿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及其它情绪障碍;厌食、便秘、腹痛等脾系疾病;小儿咳喘、鼻炎等肺系疾病;遗尿、紫癜等小儿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