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能不能治愈?

会员22088331 2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能不能治愈?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朝文 医师 广宗县妇幼保健医院皮肤科 一级甲等
擅长:皮肤科
已帮助用户: 165823
指导意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不够的疾病,依据严重程度分类,早期用环孢素治疗,疾病进展或者严重再障,需要输血依靠,建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有用0
杨进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解决急重型再障、慢性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骨髓增...
已帮助用户: 1314
问题分析:武汉天安血液病医院表示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可以治好的,主要还是要选择专业的治疗医院,希望能提供患者的具体病例报告。建议采用“杨氏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住院治疗。
意见建议:武汉天安血液病医院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领域,治疗率位居全国前列。例如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武汉天安血液病医院治疗有效率为95.2%,治疗率为86%;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有效率为88%,治疗率为70%。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有效率为95.2%,治愈率为86%.
有用0
关注
贾姗姗 石家庄平安医院内科 其他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高血压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184
问题分析:再障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还是可以达到缓解,重型的比较严重死亡率稍高。但是积极治疗还是可以缓解。
意见建议:一般治疗西医是以激素为主,康立龙、达那唑、安雄等,由于副作用大建议激素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药辅助治疗。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通常需要各种对症治疗。及时去医院检查,多注意休息。通常从饮食清单中吃更多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切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马瑞主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血液科相关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打乙肝疫苗,如果病情平稳,可以考虑注射乙肝疫苗。
病情不平稳,处于明显临床症状高峰时,等待病情好转后再注射乙肝疫苗。在各种急慢性疾病高峰期,发热及临床症状明显时,需暂停乙肝疫苗接种。病情好转后再接种,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是打乙肝疫苗。有乙肝疫苗适应证的人,需要积极注射乙肝疫苗。

马瑞主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血液科相关疾病

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要做染色体检查、骨髓检查、B超检查、生化检查、血常规等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先天性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通过染色体检查,可见染色体非特异性断裂和异位;骨髓检查其骨髓象特点为骨髓增生活跃或增生减低,各种血细胞形态基本正常;B超可以清晰地观察有无先天性心脏病、脾脏和肝脏肿大等情况;通过生化检查显示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正常,红细胞酶活力正常;通过血常规,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一般正常,血涂片检查无明显异常。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皮肤、黏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再生障碍性贫血选择正规的医院做治疗比较好,正规的医院医生的手法比较高超,而且医院的药物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的还有一种是慢性的,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来治疗,急性的障碍性贫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进展的速度比较快,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困难。慢性的障碍性贫血,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雄性激素或者中药治疗。

马瑞主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血液科相关疾病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是雄激素类的药物,要在医嘱下针对性用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出现了严重的衰竭所引起的病变,如果是慢性的疾病,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医生通常会选择雄激素类的药物,并且配合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急性的,在配合雄激素的药物时,还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特别严重,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能够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张雯副主任医师儿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及其它情绪障碍;厌食、便秘、腹痛等脾系疾病;小儿咳喘、鼻炎等肺系疾病;遗尿、紫癜等小儿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