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 > 心得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收藏
原创 浏览:174 2015-05-08

病 因: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染的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以冬春季为多发。 ●症 状:初起似重感冒,恶寒,发热,体温可达38~40℃,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数小时至两天后,出现腮腺肿大,一般一侧先肿,1~2天后另侧也可肿大,以耳垂周围为肿胀的中心,不发红,疼痛明显,吃酸东西时加重。约在2~3天时达高峰,4~5天后开始消肿,一般7~12天可痊愈。年长儿童易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偶有并发脑炎者。 ●治 疗:本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在本病初起时,即腮腺尚未出现肿胀前,以及肿胀后皆可采用如下药物治疗。 一、内 治 1.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2.马齿苋、板蓝根、车前子各15克,或单味煎水代茶频服。 3.蒲公英、地丁、金银花、野菊花、天葵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黄芩、黄连各15克,陈皮、生甘草、玄参、桔梗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红肿,热痛明显,咽喉疼痛,干燥口渴,发热重,头痛有继发感染表现者。 5.绿豆、赤小豆煎汤代茶频服,或可加入金银花、连翘各10克。 6.蛇蜕2克,研末拌鸡蛋炒食,每日1次,连服3天。 7.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绿豆煮烂成粥前加入白菜心,加少量盐或糖调味,每天服2~3次,连服4天。适用于轻症。 8.白萝卜250克,紫菜15克,陈皮2小片,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汤,加食盐、调料,饮服,每日2~3次。适用于热退,食欲不振,腮肿未消,并发****炎、卵巢炎症者。 9.白头翁9~15克,鸡蛋1个,将白头翁研极细末,鸡蛋打碎,共调匀,炒熟吃,每日1~2个。 10.鲜马齿苋、鲜车前草各30克,捣烂绞汁内服,渣外敷患处。 二、外 治 1.紫金锭,醋或水调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用至肿消。时常用醋湿润敷药处,以保持药效。 2.马齿苋,或生土豆,或芥菜,或蒲公英,或侧柏叶,或凤仙花,各味药可单独使用也可几味联合使用,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日换2~3次。 3.仙人掌捣烂如泥,朴硝或芒硝10克(如无亦可),调匀,外敷患处,常用水湿润药物。每日换药1次,至肿消。 4.生大黄,或赤小豆,或绿豆可研细末,可各等份合用,也可单独使用,水或醋调,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至肿消。 5.丝瓜1条,烧存性,研细末,或干马齿苋,干侧柏叶研细末,用芝麻油或鸡蛋清调糊,敷患处,至肿消。 6.吴茱萸15克,生大黄12克,川黄连8克,胆南星4克,焙干,研细末加醋调成药饼敷双脚心(涌泉穴),24小时可愈,效神速。 7.韭菜500克,盐少许,将韭菜捣烂,绞汁加入盐,调匀分成3份,涂抹在患处,干后再涂。 8.活地龙(蚯蚓)适量,捣烂或加入白糖适量,浸泡2小时,外涂患处。 三、其 他 (一)针刺   取穴:翳风、颊车、合谷等。发热者加大椎、曲池;肿甚者加承浆、少商,商阳;并发****炎,卵巢炎者加三阴交、足三里、侠溪、行间等。 (二)三棱针疗法 1.在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滴,拔火罐10~15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1张,或敷其他外用药。 2.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次。 3.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4.挑刺角孙穴:双侧肿胀者可刺双侧,单侧肿胀者刺单侧。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刺1~3下,轻挤,微出血,每日1次。 (三)耳穴压豆   取穴:屏尖、耳尖、肾上腺、神门、内分泌、艇中等。   【防护】①患儿要忌食酸性、刺激性食物,改食流质,易消化的食物。②多饮水、多排尿、多睡觉、多休息。③食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④在流行季节,小儿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合去,可每日服1~2包板蓝根冲剂,年龄大的孩子,应鼓励每天吃生大蒜1~2头。⑤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新鲜,并可洒些食醋,起蒸熏消毒的作用,尤其是每晚洒一次效果更佳。⑥症状重,有并发症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评论

匿名
发表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交流分享”,版权均归经验分享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为什么举报这个回答?
请选择理由
广告等垃圾信息
不友善内容
违法违规内容
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其他(可自行填写)
邀请

邀请医生回复问题?

邀请

您已邀请过该医生。